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907
3264
868万
论坛元老
使用道具 举报
38
787
4612
2
22
332
中级会员
孙先生只是我们能了解到的“大内高手,世内高人”,还有我们没认识的“世外高人”。当年有“北有薛颠、南有录堂”之说,二人练到了神变的程度,而且文武双修境界非常高,这在当今武林也无人能及。他的一双儿女不及前辈,这到是真的,孙剑云自己说“要练拳锻炼身体,我可以教,要学打人另投高明”,孙式太极拳创于孙录堂止于孙录堂,今无真正意义上的传人。
今天方便,就把原文摘下来让大家看看:
"孙禄堂是出身北方的全国有名的形意拳、八卦掌老师。他为人稳重,对学生时刻保持着警惕性,我曾猜想这样的老师不会教给学生真功夫。例如,有谁私自接近他一点,他就立刻摆好自卫的架势。休息时,也要把椅子靠墙放好,还手把着椅子才缓缓的坐下,生怕别人撤掉椅子去暗算他。"
《顾留馨太极拳研究》序,原文载日本《武术》杂志,1986年第一期
42
1281
7368
武林中的江湖野史的真假、是非是很难评说的,更何况就算是完全真实的,如果我和顾先生当初一同观看孙先生教拳,也许对孙先生有完全不同的理解也说不定,亲眼得见的东西,十个人也会说出九种观点和看法。这样的情况下,我评价一个人,就要看他留下的文字、和他一生基本的框架了(而某人突然说的某件小事情,只能当做大框架下的一个参考)。顾先生留下的文字,我看过他和人合著的那本书,现在的感觉,是一个类似于全民健身的教材。孙先生著述及其学生依其所言而说的话,让我能窥到远处的大道理法。我和大吕有争议的焦点无非是他评价孙先生的那句:“深叹成名之累,简直惊弓之鸟,这样的武术生活真是悲惨”但我从孙先生留下的那不多的理论中,看不出,一个练拳到了如此境界的人,心会感到如何的累。反而是看出了他的圆融与超然。到是顾先生的著述,让我感觉他的心会很累,当然全民受益了,这也是他的一大功德吧。
当然,我也是从我的角度和我了解的一点点的东西,来评价这些,偏颇就难免了。这些东西,就像茶余饭后的闲侃,说着玩吧,如果讨论着纠正着,还能出点真意的话,那也是另一种小小的收获了。
35
519
4945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用微信扫一扫互动赢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