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208|回复: 1

“跤魂”李宝如剪影 为了传承优秀传统体育文化

[复制链接]

907

主题

3264

帖子

86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86035
发表于 2009-1-5 08:3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华社北京12月28日体育专电 题:为了传承优秀传统体育文化 ——“跤魂”李宝如剪影

    新华社记者王俊璞

    花白头发,红脸膛,身手矫健;只要一说起摔跤,立即精神焕发,谈笑风生,滔滔不绝……

   这就是李宝如。他自称摔跤是其魂。人们也称他“跤魂”。
28日上午,先农坛运动员食堂大厅里,中国跤界数百人济济一堂。北京摔跤协会举办庆祝李宝如从教50周年活动。

    与会者发言,历数这位老教练的经历、功绩、著述……

    12岁学武术,14岁练摔跤,上世纪50年代入选北京队,曾在北京队和国家队任教,退休后从未中止其挚爱的摔跤事业,被誉为“跤坛不老松”,2005年获得中国摔跤协会颁发的“杰出贡献奖”。

    当运动员,李宝如独创精妙的手法和舀手招数,是中国早期运动健将之一,多次在全国比赛中名列前茅;当教练,他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健将,学生数量逾千,“桃李满天下”名副其实。

    李宝如文化程度不高,可好学、钻研的精神却是半个多世纪如一日。他凭着铁杵磨针的韧劲,行数万公里,访近百人,阅百万字史料,成为跤界“活字典”。其著作有与宋守今合作的《中国式摔跤精粹》、与苏学良合作的《京跤史话》等,还录有数十辑音像资料。

    更难得的是,他四处寻觅,汇集京跤练功器械、招式,挖掘整理出一套基本功法,教授学生。京跤的文化遗产因此而得以传承。

    发言结束后,由李宝如的几代学生表演,漂亮的摔跤和实用的基本功动作,不时赢得掌声和叫好声。

    看着表演,记者不禁忆起采访中国跤的见闻,大概也能作为“跤魂”的见证。

    2001年,李宝如与其学生马建国在央视体育频道做节目《跟我学摔跤——每日一招》,历时两年多。这是宣传中国跤的好事,老先生只管讲跤,一句“不要钱”,让央视省了一笔费用,却由马建国承担了交通、餐饮等开销。

    几年前,一位新西兰人和一位美国人慕名找李宝如学摔跤。师生口头上达成一份协议:李宝如免费教摔跤,他们将所学内容用英文写成文章贴在网上,学完后出版。这也是为了宣传中国跤。记者两次到马建国所在宣武体校,都见到新西兰人迈克等正跟李宝如练习。

    去年泰州国际邀请赛期间,马建国建议记者请李宝如谈“中国式摔跤无门派”。话匣子一打开,这位名宿从秦汉讲到唐宋、明清,直至新中国成立,“如数家珍”果然不虚。

    一次全国比赛的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在决定胜负的最后关头,一方将另一方摔倒后,本人也倒地,裁判员判胜者得2分。规则中得1分的情况有一条:“将对方摔倒,自己也随之倒地者。”负方教练据此提出异议,组委会有关专家也有人认为应判得1分。此时,李宝如说,胜方是被拽倒的,应该判2分。记者查2007年版规则,果然在得分标准一条中得2分处有注:“将对手摔倒至躯干着地后因对手未松手被拉倒者,仍判得2分。”由此可见,这位仲裁无疑是称职的。

    中国跤是祖先留下的体育文化精品,蕴含着自强、厚德等中华文明的基因,中国人有责任传承下去。这正是活动组织者的主旨,也是李宝如成为“跤魂”的重要原因。(完)


我用太极丈量信仰,誓要还陈沟天真模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145

帖子

119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95
发表于 2009-3-24 08:42:14 | 显示全部楼层
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陈家沟太极拳版权所有 Copyrights (C) chenjiagou.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温州三创网络
豫ICP备16002235号 焦公网安备 410825020002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