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865|回复: 14

[转帖]转贴-------《太极拳论》讲座(献给初学,高手勿进)

[复制链接]

10

主题

41

帖子

38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84
发表于 2007-4-3 17:3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极拳论》讲座(献给初学,高手勿进)
                      作者: 开心胸  (太极论坛版主)
以下是本人在成都龙江书院所作的关于王宗岳《太极拳论》的讲解,根据录音整理而成,希望能对初学太极拳的朋友有所帮助。
因为录音有近两个小时,说的时候不觉得,没想到弄成文字还这么多,所以只好整理一部分才能弄上来一部分。



引言
大家早上好,非常感谢冯老师和龙江书院给我提供这个机会来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些关于太极拳方面的一些知识。今天这个课呢我想主要是讲一下《太极拳论》,因为这个《太极拳论》在太极拳界里的地位就相当于《论语》之于儒家和《老子》之于道家,地位很高,可以这样说,《太极拳论》从它面世以后,后面所有的书,所有的理论都是对它的阐释和发挥,就没有说水平能超过它的,可以说是我们练太极拳的一个总纲。
那么这个《太极拳论》呢,最早是武禹襄发现的,武禹襄我上次讲的时候讲了一下,现在的太极拳分为陈、杨、吴、武、孙、赵堡几大门派,武禹襄是武式太极拳的创始人,他跟我们这个杨式太极拳的祖师杨禄禅是同时代的人,也是河北永年的人,据说杨禄禅到陈家沟去学拳他是有资助的,他是他们永年那个地方的一位大户,杨禄禅家似乎是很穷的。杨禄禅学成了以后,武禹襄也跟他学,历史的记载呢有点支离破碎,说不清楚,就说他可能没有完全的搞明白,后来他到那个温县的赵堡镇有一个叫陈清平的,他有事往那儿过就去跟陈清平学了一个多月,就顿悟了,记载呢说他在那儿“始得精妙”,后来他创立了武式太极拳,永年那个地方就是杨式和武式的故乡,那么武禹襄呢是在舞阳盐店得到了这个《太极拳论》,发现了这个《太极拳论》,上面有一句话就是“明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就是明朝山西的王宗岳,其它具体的细节就没有,这个《太极拳论》现在在学术界还是有一些争论,究竟它是不是王宗岳本人写的,也说不清楚,不可考。那么王宗岳这个人现在在整个太极拳里面也有很多争论,他是明朝的还是清朝的,也说不清楚,现在有一些资料说他是乾隆年间的人,也没有更多的证据,就是说这个人和他的生平事迹都是大部不可考的,也是说不清楚。
自从武禹襄在舞阳盐店发现这个《太极拳论》以后,然后才把这些拳称为“太极拳”的,杨禄禅到陈家沟去学拳的时候都还不叫太极拳,而叫绵拳,也有叫神拳的,不是叫太极拳,武禹襄发现了这个《太极拳论》以后,这些才都通称为“太极拳”,我们这个杨式太极拳,把它叫杨式太极拳也是民国初年的事,因为杨家(经过三代)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所以才称为杨式太极拳,后来的吴式、武式、孙式等都是四九年以后,国家为了把它统一一下,厘清一下,才正式定了陈、杨、吴、武、孙,改革开放以后才出来一个赵堡,因为它也自成风格,独成一派,这样大家就逐渐承认传统的就是六大门派,就是陈、杨、吴、武、孙和赵堡,然后呢就还有很多很多小的门派,一些支系,大的门派呢就这些,但是不管这些门派他怎么分,全部都是以王宗岳这个《太极拳论》为总纲,为指导思想。那么我们来逐句的把它破解一下,对于《太极拳论》的解释,各家各派都有,其中也有一些歧义,那么我呢就是以我现在的水平来给大家作一个破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41

帖子

38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84
 楼主| 发表于 2007-4-3 17:3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来看前面那一句:“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这一句话和后面的“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它是一个总纲,在这里给大家立一个关系,我们都知道老子的《道德经》里有一句话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实际上应该说“太极”这个词的来源,最早是在《易经》的《系辞·上传》的十一章,里面有一句话叫作“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成大业”,我们这个“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把它对应一下,那么这个(道)是无极,阴阳是二,那么这个(一)就是太极了,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应该说这个地方(一)叫作易,对应(一),上面这个(无极)叫作不易,我们这里所说的“无极”,无,无之极,无之前的,那就是我们所说的“道”,就是一切的根源。那么“无极”的特点呢,我们可以给它这几个字,就是“静、寂、定”,它跟“道”是相对应的,是不变,不易的,是一切的本源。

“无极”生“太极”,那“太极”的特点是什么呢?我们怎样来界定“太极”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事实上)我们的这个《太极拳论》它全部是阐释我们练太极拳究竟要练成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我们应该把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心理调整成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就是调整成一种“太极的状态”。那这个“太极的状态”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我们可以这样说:太极它是不是阴阳呢?它是阴阳之母,是它变出了生出了阴阳的,那么它的特点呢是“灵、通、变”,那究竟它是一个什么东西呢,应该说它就是处在不变、不易、不动和这个动(动了就变成阴阳了)之间的那个东西,在动与不动之间的那么临界的状态,它是刚好处在不动到动之间那个非常灵动的一种状态,它一开,一动它就生出阴阳,它一收一合就回归到无极,所以“太极”它是在没有和有之间的一种临界的状态,那它的特点呢是通达的,是要变的,是刚好要变和不变之间,是有灵性的一种状态,这就是“太极”。

太极一动,就分阴阳,不动呢就回归到无极。所以太极它是在无和有之间,“道”和“二”之间。我们后面有一句“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太极的这种活泼的,临界的,非常有生命力的这种状态,它一动就要分阴阳,就要生二,这就是“道生一,一生二”。那么这个“阴阳”的意思呢,我们中国人的思维特点,不是“非阴即阳,非阳即阴”的,而是一种非常灵动、非常活泼的,在阴和阳之间不断的转化,它也可能是“亦阴亦阳”,也可能是“非阴非阳”,阳要变成阴,阴要变成阳,这样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就是“三”,也就是“非阴非阳,亦阴亦阳”。如果我们来画一个图,那“道”就可以理解成这个样子(一个圈),没有,也就是无极图,就是一个圈来代表,实际上它是什么都没有。如果我们把阴阳来一个简单的二分法,一分为二,那么它应该是这个样子(一条直线分一个圈为阴阳各半),但是我们中国人的思维不是这样的,不是一分为二,一分为二就变成非阳即阴,非阴即阳,不是这样子的,那么我们关于阴阳的状态呢就是这样的(太极图)。那么太极是从这个(无极)到这个(阴阳)之间,一种变和不变之间的,它具有生命力,但是生命力还没有萌动,那么它一动就分阴阳。我们打拳时一开始就是那个无极桩,你一动就要分出阴阳来,一静就回归到无极。这是“道生一,一生二”,那么这个“三”是什么呢,就是中间那条线,它非阴亦非阳,你说它是阴,也是阳,它是在两可之间,我们中国历来的传统的思维方式都是这样的,不是说我们说这个人好,他就好得不得了,好上天,坏就该入地狱,它不是这样的。我们老师原来说过,一个人如果你把他的所有的优点都加起来,他就是亘古烁今的圣人,如果缺点全部集中起来,肯定应该判几年。我们可能是前几十年整个形成了一个非左即右,非右即左那种状态,我们太极的状态就是我们现在就要回归到我们中国人本来的那种思维方式,就是在阴和阳之间有一个非阴非阳,亦阴亦阳的状态。那么这个状态它是动态的,是随时在变的,也可以是纯阳,也可能是纯阴,也可以是在阴阳之间,它的中间这个(s线),我们可以叫它灰色地带吧,那么万事万物都是从这个阴阳的交互运动中产生的,这是我对太极图的这样一个理解,当然这有两个极点,极阳变成阴,极阴变成阳,这个我想大家都是很明白的了,这个我们就不多说。我们练的这个太极拳,我们要把我们的身体调成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就是要调成这个很灵动的太极的状态。那么这个“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动静是由心,心一动,形就开,就分阴阳。那么心一静,就合,就归于无极。所以这句的理解是:动静是基于心,而开合是表现于形。动就分阴阳,静就合为无极,就是这样一种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41

帖子

38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84
 楼主| 发表于 2007-4-3 17:38: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的“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幻万端,而理唯一贯。”这个就是具体到我们的身体应该怎么样来作。这个无过不及它是这样的:无过,还有就是无不及。那么“过”在我们太极拳里有一个说法就是“你过了”,过了就要犯顶;不及呢就要犯丢,就是你不能粘住对方,不要过也不要不及,就是要跟对方保持沾粘。

随曲就伸的随曲,就是说对方进来了,我随他,为什么我们要放松?放松了,他的劲来了,我就可以顺着他的劲走;就伸呢,就是他走了我要跟得上去,这是就伸。我给大家写一下:沾、粘、连、随。那这个“沾”字就是不过,这个“粘”就是不要不及,不要脱离开了,或者我们可以把这个不过理解成不抗,对方来了我不抗,这个不及呢就是不要离,不抗不离,这是沾粘。那么随曲就是随对方,他怎么来我跟着怎么走,这是连,他要走我就给他随上去,这是随,随曲就伸就这样理解。无过不及随曲就伸,那天冯老师讲知北游里有一句:不将不迎。就是这个意思,就是无过不及,不丢不顶,不将不迎,不卑不亢,都是这个意思。实际上就是要守一个“中道”。

“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这个就比较具体,“人刚我柔”刚就是他进攻我的时候,他的劲出来了,我就要柔化。你如果是硬碰硬,你要这样去碰一下,那肯定是哪个力大,哪个就碰得赢。所以我们太极拳就不会说我们来比一下看哪个拳头硬,不作这个事情的。他是刚来我就是要柔化,用我们的术语来说就是“走”“走化”,用无过不及随曲就伸的这个沾粘的功夫去避开他的劲。然后达到“我顺人背”。(演示)他这个刚劲过来,我就给他化开,化开过后呢,他就背了,他的侧翼就亮给我了,他就处在一种“背势”,我就处在一种“顺势”,我们在推手过程中都是要怎么去把对方的劲给他化掉,然后呢什处在一种顺势让他处在一种背势,顺背,这个就称为沾,那么他来了,我走化,然后呢给他沾住,我的身体很泰然感到很舒服,而他的身体就感到不舒服,成为是种背势,随时可能被打出去,我顺人背,我们在推手中呢就是要去捕捉这种状态,要避开他的强烈的进攻,然后呢我攻击他的侧冀,我自己摆得很顺。他如果是堂堂之阵,孙子兵法里讲的“勿击堂堂之陈” ,他是堂堂之阵而我去攻击他就是“其下攻城”,是一种下策。我放他进来,让过他攻击的锋,而攻击他的侧冀,这是太极拳的基本的思想,引进落空,达到我顺人背的这种状态。

大家注意,在这个太极拳论里他没有说怎么打人,他整篇里都没有说怎么打人。而是教你怎样保持这种顺的状态,让他背,他背了,那打不打在你,后面的每一句都是告诉你要怎么作,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而不是说你要怎么样去打人,很多人都会问太极拳打不打人,那我问你为什么要打人?有个故事,这个要看情况,看对象,杨露禅刚到北京的时候有一个故事,说是那个请他去的,一看他是瘦瘦小小的,其貌不扬,穿的土布衣服,很朴素,心中就有一点瞧不起他,摆的宴席呢也很一般,那个人家里边呢有几十个骠师,很有功夫,吃饭的时候呢就用一种很挑衅的语言就问太极拳打不打人,杨露禅就说:铜人不打,铁人不打,7木头做的人不打,其余的不论。那别人就问我们这最好的骠师可不可以试一下,这种情况就不同了,杨露禅那种情况是人家请他去教拳的,那别人要挑衅那你肯定得应,那个人全力的一拳攻击他,他只是轻描淡写的几个指头一接,避开他进攻的这个劲头,攻击他的侧冀,就打了一丈多远,这是有记载的。马上,别人就换成了满汉全席,前倨后恭。杨露禅到北京,他把这个太极拳带到了社会上,后来叫“杨无敌”,实际上是靠功夫打出来的。当然这个是我们祖师爷的功夫了得,我们呢就尽力的去追求吧。那这个是说要做到我顺人背,其实这是一个大的原则
“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太高了这个要求!实际上这个太极拳你越学越觉得它很难,因为王宗岳这个太极拳论给你树立了一个很高的境界在哪儿,就是说动急则急应,对方来的快,我也快,他慢我也慢。是无过不及的,随曲就伸的,完全是因应对方的变化而变化,随对方的变化而变化,他动的急,我就动得急,他慢,我也不过分,那你很慢了我就出冷手打你,这也是不符合太极的修为的。

很多人都觉得太极慢悠悠的,我们推手的时候也有人看到是慢悠悠的呢?因为推手是推手,推手和打人是两回事,它是一种练习的方法。那么通过这个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来练一种身上的灵敏性。“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它也是推手和散手的一个总的要求,太极拳里还有一句话叫做:彼不动,我不动,彼微动,我先动。也是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的意思,这个要求就非常非常的高。他不动,我就不动,那就看谁稳得起!实际上太极拳就是要练一个稳沉稳静的功夫。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太极的状态,就是把你的身体调成一种随时要动的状态,一种待动的状态,也不是象无极那样什么都没有,但是呢他是身体非常活,全身都调动起来了,随时要动!这就是太极的状态,这就是“物感而应” ,他一来根本不经过大脑,这就是千锤百炼练出来的那种本能的反应。你要说看到这个拳来了,脑袋还要想一下,然后指挥手去怎么作,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个“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幻万端而理唯一贯” 就是要我顺人背,要达到这种状态。拳术是千变万化的,大家学庄子都知道:知也无涯,生也有涯。你要是去学什么什么方法,那一辈子都学不完。我们要学的就是把我们的身体调成太极的状态。随便怎么变,就以不变应万变。就是要抓根本的东西。“虽变幻万端而理唯一贯”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41

帖子

38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84
 楼主| 发表于 2007-4-3 17:39:18 | 显示全部楼层
“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这是一个渐修和顿悟的过程。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大概划分了三个阶段。这个着熟很重要,着呢是在太极拳里,我们打的这个套路里用的这些方法,棚捋挤按等这些就是着,那么它的用法要搞清楚,要千锤百炼的把它练熟。在太极拳里面我给大家写一下,从着的角度来看有哪些东西:太极拳的十三势朋捋挤按采列肘靠,这是八法,然后是进退顾盼定。如果从着来说就是这些。在套路中揽雀尾就包括朋捋挤按。

这个“朋”(应该是有一个提手旁的),它是有一个圆撑的意思,拳谚里有这么一句:朋字义何解,如水浮舟行。水浮着那个船,那么它是托着那个船,有一种动荡之感,是活动的,水上的这个船它是活动的,大家要更好的理解这个朋呢,可以想象这个气球,气球里面是灌了气的,你用手指去按它,它有一个向外的力,但看一下你去按的那个地方,它是不是要往里面走?就是说它实际上不是在顶着你。这个朋呢我们要注意的是不过,无过不及我们要不过。如果是一个实心的球,你按它它就要顶住你的,而这个气球呢它就要往里面凹,它就没有顶你,但是呢它又有一个向外的弹性,这个朋,比如别人进攻我的时候他按我的手,就要有这个弹性,不要硬顶着他,但是呢我也不能让他把我按瘪了,那这就要在两者的中间,要不顶不丢,这种状态是一种活的状态,那我去听他的劲,这个后面还要专门说。我们打拳的时候这个为朋,那么实际上任何拳的动作全身都要有朋劲。等于说打拳时你全身都要有一种向外撑的一种劲,那么这种劲呢不是你用强力去往外撑,它是经过你长期养成的一种内在的东西,就是当外力作用到你身上的时候,你有一种本能的,也不是去抗它,而是接和化,全身实际上每一个动作都包含着朋,有一种弹性。

朋字是我们太极拳里很重要的,象我们这个身体你推不动,有一种你按不进去的感觉,好象有一个气场一样,讲太极拳有两种,就是说如果是要神秘化它,我有功夫你推不动,我就说我这个是气场什么的,你按不进来,这是气场的作用,把它神秘化。这个可能你也会相信,因为你还没有练到这一步。而如果我们把它破解开,实际是给人感觉好象有个气场一样,就是说我这个地盘是我的,你进不了我这个地盘,我守住这个地方,实际上呢他是通过这种训练,他有一种这个张力,你感觉这一块你进不去。

这个捋呢就是非常的代表太极拳的技击特点的,人刚我柔我顺人背,他进来了我不是去顶住他,而是顺着他的劲走,让他落空,然后呢他的侧翼就暴露了,那实际上这是他最弱的部位,这就是避实击虚,所以捋的时候,我们打捋是这样打的,他的劲来了,我顺着他的劲走一截,通过转腰,腰胯的整体的配合,然后这个劲从这儿出来,攻击他的最薄弱的地方,这个称为捋,实际上这是在兵法上是避实击虚,我们这个太极拳呢它跟这个《孙子兵法》也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

挤,挤我们是这样打的,前手是朋手,你朋住了对方,再给他加一点,就是给他挤进去,是先朋住了对方,他按不进来,我朋住他,他到了临界状态,我再给他加一点,对手已经处于临界状态,将倒,再加一点就要倒了,我就再给他加一点,就把他打出去,那么这个是阳中之阳,本身是朋,然后呢再加一点,这是挤。

这个按呢,我们打按的时候是这样的,这个按劲呢要这样理解它,就好象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象有个网罩着对方。我这两个手是阴阳在不断的变化,我们后面还要讲双重,如果你这两个手同时象这样去不行,两个手的阴阳在不断的转化,不断的在变,而且是根据对方的变化来调节,这样我就一步一步的侵进去,就好象是水,在慢慢的浸、浸、浸,浸动对方的根,把他浸到极点了,他已经这样马上就要倒了,然后你再整劲而发,这样就把人发出去,这个就是按劲。

那么这个朋捋挤按在我们太极拳里面就称为四正手,孙子兵法讲“以正合以奇胜” ,这是堂堂正正的手法。下面采列肘靠,对于这个采劲呢有这么一个说法,好比你抱着一个坛子,很生气了,要把这个坛上掼到地上,就这么“叭”摔到地上,那个手上的那种感觉,是向下向后,采劲呢在技击中很多时候都是一种“惊”对方的手段,一采一惊,拉空对方的重心,这是偏法,采列肘靠是我们用的奇兵,或者说叫着四隅手。这个是四正,这个是四隅。列劲呢也是这样,只是它比采劲的幅度要大,而且它是向后向上的,这个也是隅手,如果对方的劲很大按我,从上面,我就让过他的劲头,还是攻击他的侧翼,总之根本的就是要“我顺人背” 。

肘劲呢就是用这个肘,肘的方法很多,这个肘太厉害了,打人的话太黑了,这都是近身的,肘的用法非常多,在套路里面,比如这个往前,往后,这样、这样、这样都可以。因为只要你这个活开了嘛,只要这个合适你都可以用。有一个非常根本的原则,就是太极拳的根本原则是:不是我现在想用肘打你,然后去怎么样用肘打,是他到了这个位置,他很背了,刚好合适我用肘打他,那我就用肘打他。对方喂到我口中来了,我用什么方便就用什么。是这样一种状态。不是说今天我就要用肘把你打倒,那是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太极拳是要客观,要因敌变化,不能我自己猛冲猛打,管他的,我就照我的想法去打,那就是送到别人嘴里去。靠呢是对方挨的身体很近了,已经要侵到我的中心来了,那么我的这个肘的防线都突破了,靠呢有肩靠有胯靠,把对方收到身上来了。这个也要求肩、胯、腰啊要非常的活。朋捋挤按采列肘靠,实际上我们在推手中没有把它截然的分离,要因敌变化嘛,在练习中有分开来练,但在具体的应用中它都是组合的,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不是非此即彼的,怎么合适怎么用。四正手是前人总结的方法,并不是说我们要囿于这种方法,好象刻意去练朋、刻意去练肘什么的,实际上要把自己调成太极的状态,他来了我该怎么就怎么。

进退顾盼定,就是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前进后退是步法,太极拳对步法的要求非常的高,我一开始都教了大家练猫行步的,腿上要有力量,走到后来大家还要慢慢的走快。步法活开以后,看起来就象风一样,“行如风”嘛,速度很快。左顾右盼可以理解成眼法,比如他这边攻过来,我让开。如果我往右转,眼睛要左顾,有人问打拳的时候眼睛看哪里,实际上这个问题在推手中就很明白,你永远看着你的敌人。当然你往左边转你眼睛就要看右边。左顾右盼你可以理解成眼法,也可以是身法,就是左右的转换。

中定,这个才是最核心的东西,说到底,最后就要练“中定”。不管用什么方法,在任何时候,最根本的就是要“守中”。所有的变化,不管他怎么变,你只要守住自己的中。所以太极拳的十三势,朋捋挤按采列肘靠八法,进退顾盼定五行,最后都是要落实到“守中”,不管是别人如何攻击如何防守,你自己的这个堂堂之阵,自己的这个地盘你要守住。我站在这你推不动,这是一个很基础的“守中”,对于内行来说,他要来攻占你的地盘,这个不是单兵的交战,太极的交战好比是攻城一样,这是我的地盘,那是你的地盘,我们要攻城夺池。

从后面我们可以看到,太极拳基本上是要求你处守势的,你来攻我在守,最后是我的地盘越做越大,我不是把你的地盘强攻下来,是很自然的我的地盘越做越大,所以这个“中定”是我们练“着”的根本,最后就要落实到你要守得住自己的根,你自己重心的平衡,你自己要能把握。比方说我现在的中定在这里,我换一个领土,这个重心是随时都在变的,我到哪儿我这个地盘都在,我只守住我的中。哪种情况是失中呢,就是你的重心掉了。如果你是主动的移动,这个不算失中,如果你是被动的出去那就叫失中,这种情况是很明显的,根被打掉了,没有守住自己的中。以上这个十三势都属于“着熟”的范畴。太极拳架中三十七个不同的动作都可以归结到这十三势的演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874

帖子

946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461
发表于 2007-4-4 09:4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位师傅从不练太极拳,但知道一些太极道理,有次我把<太极拳论>背给他听,他居然可以逐句的解释出来而且用动作示范出来非常在理.他告诉我练武术是靠身体的锻炼感悟出来的,不是做文字游戏.

我问拳论所说神明是怎么的状态?他说体明加理明用功日久就达神明.我请示范,他叫我远离两米开外向他猛然进攻,在预备动步出拳一霎间(还没露形),突然叫我站住别动,然后告诉我你刚才是不是准备出左拳上右步,我说的确如此你怎么知道,他说这就是天长日久的用功在大脑中忽然间所形成的一种本能反映,文字语言无法表达只有多摸手,他说曾经每天固定人推手三小时以上,散手是一人对八人.据说孙录堂先生晚年谈拳竟无人能听懂了,太极功夫一层有一层的体会,怀疑终归怀疑,功夫不到那个层次永远体会不到的.

蜀江水碧蜀山青,月是故乡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51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11
发表于 2007-4-4 20: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很深奥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74

帖子

67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70
发表于 2007-5-17 17: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难得一见的好文章啊,谢谢楼主了!谢谢!根本的根本,精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17 17:12:05编辑过]
阿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1

主题

5064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59
发表于 2007-6-10 20:51:25 | 显示全部楼层
精辟的论述而又深入浅出,好文章.
怀柔太极拥有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4

帖子

72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26
发表于 2007-7-11 18:4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下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9

帖子

59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91
发表于 2007-7-13 10:4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陈家沟太极拳版权所有 Copyrights (C) chenjiagou.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温州三创网络
豫ICP备16002235号 焦公网安备 410825020002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