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50
293
2219
金牌会员
引自拳盟论坛的一个话题
在陈式太极的重大缺陷一、快慢相间,刚柔相济。这既是陈式太极的优点,也是陈式太极的缺点。优点是让人很快知道太极的发劲,不把太极学习软极。但他同样有问题。主要是陈式的一、二路都是刚柔相济,无非是刚多一点和少一点而已。这就形成一个问题。即有的招式在走架子时从来不发劲,长期运这个架子就让人不知道这些招式如何发劲,从而不能发好劲。为解决这个问题,杨式太极采取三种架子进行练习,一种为85式大架(慢架),一种为73式小架(快架),一种是129式长架。大架从不走明劲,运一敞20分时间,主练内气。小架招招发劲,式式打人,练一敞只要2分时间,主练内劲。长架快慢相间,刚柔相济,是大架和小架间的过渡架子。二、顶领虚劲。陈式太极要求坚起颈项,以提起精神,放松颈部。但他同时有产生另一重大缺点,那就是使颈部使去灵活性,如果与力量刚猛的敌手交锋(如泰拳),敌手以快招猛烈拉、撞我身,都会不同程度造成脑部受震。为解决此问题,吴式太极采取曲中求直,增加颈的灵活性。三、交手必粘。太极推手讲究粘连连随,但陈式太极对太过于依赖,动手必与敌接手,殊不知,这种接手之拳有一个重大缺点,那就是如果敌手持剑、枪等长武器或手戴钉板之类的小武器,那就根本无手可接(一接手必受伤),根本谈不上粘连连随,更不要说制敌伤敌了。如果敌用泰拳,正希望你与其接手,好制住你的上身,以实施肘、膝进攻,此时与敌接手,岂不是自投罗网。为解决这个问题,武当太极讲究让、离、避、随,在不知对方功夫如何的情况下,实行拳不接手,避敌之锋,攻敌之虚,侍确定对手没有钉板(套)之类的助攻武器和不是近和近身泰以后,才进行粘连连随。
请高手来评一评。
使用道具 举报
12
250
1050
说的不错,哪位有技击经验的朋友来说说!
我是一点经验都没有,架子还没学呢,只是爱好。
哪位明人能给说说就好了
58
770
5837
论坛元老
26
1874
9461
楼主的帖子说的问题他派练不好依然存在。不过盘架与实战是有一定距离的。
我认为如果说陈拳有缺陷的话就是掌形,瓦片掌过直实战时无多少的曲伸余地了指易折,杨式拳改进瓦片掌为端碟掌,劳宫穴深含掌指留有曲伸余地。另外就是“捋在掌中”把掌给限制住了,而杨拳“捋在尺(小臂)中”这样就把掌指空出,随时作为勾手使用。还有就是整体性好象不如他派。
315
2656
5559
版主
各有所长吧。
28
748
4741
0
25
261
中级会员
7
67
2085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用微信扫一扫互动赢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