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非常道人

自学也能悟得太极之道

[复制链接]

5

主题

504

帖子

298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89
发表于 2006-9-18 17:35:5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liwm968在2006-9-17 14:34:31的发言: 学拳要有正确的目的。
呵呵 说的不错 支持
大道至简 道法自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504

帖子

298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89
发表于 2006-9-18 17:37:38 | 显示全部楼层
968兄,你升的好快呀!都是军师了,呵呵,追赶中
大道至简 道法自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1

主题

5064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59
发表于 2006-9-18 20:5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是当然的,实践出真知吗.
怀柔太极拥有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帖子

1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13
发表于 2006-10-16 15:51:3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楼主的话, 感觉真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54

帖子

132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28
发表于 2006-10-16 17: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一个悟字是相当的了得的!!!!!!!!!
一杯茶,品人生沉浮;平常心,容世界万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54

帖子

132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28
发表于 2006-10-16 18:3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一篇文章: 太極拳術練法研究 前言 太極拳術有益身心,並能防治某種尚未形成之疾患,已為同道所公認,惟如練習不得其法,或得其法而不能持久者,亦甚難獲致明效。友輩中有樂此者,以筆者習之久,許為「識途老馬」,頻以練習中所遭困惑及疑慮垂詢。無如余學識淺薄,復因時間及工作關係,迄未報命,有愧於心,茲僅彙集個人多年心得,扼要敘述一得之愚,藉供參考,並希教正。 把握宗旨 太極拳術祇有一套,一氣呵成,至所謂單式練法,不過將其中重複者刪除,以期節省時間耳。學者皆抱修養身心兼習拳技而來,然而練習半年或一年後,架子皆已能「盤」(術語練拳謂之「盤架子」)。年輕力壯身體健康者,自然而然逐漸走向偏重之一途,喜歡練勁愛好技擊、闊步長拳、樂於推手。而老年人、女人或有疾患者,漸覺無力步武追踵、望而興嘆,於是亦自然而然因此而漸趨輕鬆小步之一途,蓋不如此則力有未逮,必至腰酸背痛腿軟,疲憊不堪,是欲求健身而適得其反矣。然此兩途皆無礙於太極拳術之練習,拳內本含有輕、重、剛、柔各法,學者自可視其體質與興趣,或先由重入輕,或由輕轉重,皆無不可,至最後則剛柔兼修,輕重並用。拳經所謂「陰不離陽,陽不離陰」,大小隨意而竟全功。因此學者於初學架子熟練後(大約一年左右,視各人學習進度快慢而定),在繼續深練之前,即應自定宗旨,抉擇何一途徑方可適合本身體質,以免事倍功半,或竟如入寶山而空返。 筆者愚見練習之途可分三類:(甲)由重轉輕,(乙)由輕轉重,(丙)專習修養放棄技擊(此專為患病者設想,俟健康恢復後自信體力足以勝任期時,亦可漸轉入乙類)。 個人決定宗旨極關重要,將來能否有所成就,此實為關鍵。太極拳術學者甚眾,而始終其事者,則不多見,類多半途而廢,費時費力,徒勞無功,此皆由於不能確定宗旨而堅持固守之故,馴至見異思遷,忽剛忽柔,終至一無所成,而生厭倦,最後拋棄不練,殊為可惜。 基本原則 全套太極拳式共計八十六手(其名稱及練法坊間所售各種太極拳著作皆有詳細說明或圖解,茲不複贅),每手皆屬重要,並無軒輊,學者均應注意,不宜分別輕重,十三勢歌內稱:「勢勢存心揆用意,得來不覺費工夫」可以見之。惟欲求每一姿勢均能正確,筆者以為必須先研究練習下述四點基本原則,進而勤習不輟,始竟有成。譬如植樹,必須深重,幹直、土鬆、根舒,方能冀其將來枝榮葉茂而開花結果。四點原則如下: 甲、立身須中正安舒,神舒體靜。 乙、虛領頂勁,氣沉丹田。 丙、以心行意,週遍全身。 丁、腰腹鬆靜,開合自然。 茲就此四點分別評述之。 (一)關於甲點立身中正為各種運動之必備條件,在學習太極術則更為重要,若立身不正,或偏或倚,或前衝或後仰,即無法獲得安靜舒展,更不能進一步而得到神舒體靜之功效。然則欲求中正,除教師指正外,能自測驗否?有之,以下數則似可作為自測之準繩: (A)脊椎骨及胸部應直而不挺,亦不內涵。 (B)肩應沉而不聳,肘應墜而不橫出。 (C)膝不前衝。 (D)腳底全部平正著地,足趾不前空,腳踵不後蹺。 (B)兩目平視由近及遠。 若能如此,則大概不至再有不正之弊。 (二)乙點係專指頭部姿勢及養氣功夫而言。此節本可與上節併論,其所以專列一節者,實因頭部姿勢為全身之綱領,各種姿勢之母,關係練習之成敗至鉅,故另行詳述之。頭部為神經中樞所在,發號司令全在於此,故古今中外,無論何種運動對於頭部姿勢皆最為講究,夫以頭部若不正,則全身即失其平衡,失去靈活之源,雖奮力苦練,亦難竟全功,此在太極拳,要求更苛,頭部除端正之外,尚須「虛領」,即不許用力,使其端正,更須絲毫不許著意,純任自然,而由教師或同學在旁默察隨時糾正之,使其不期然而然習慣虛領而不自覺。西式體操等類運動立正時,其頭部姿勢不可謂不正,然從太極拳觀點而言,則不免稍有僵硬,而無「虛領」之意。其次所謂「頂勁」,即十三勢歌所指「尾閭中正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是也。頭部姿勢既能端正虛頂,而立身復能如甲節所說中正安舒,則在起式時,一經立正,未有不能精神集中而上達於頂者,除非意念紛亂,心事重重而不克暫時摒棄,或睡眠不足,勞累過度,或飲食過飽至使身心不能安定,此則又另當別論,攸賴於個人之修養及自我校正。至於所謂氣沉丹田者,如所週知,即氣不上浮之謂,然此一「沉」字工夫,不宜死用,若聽其常沉不起則大謬矣。究其意蓋指氣若不用時,應當歸宿於丹田,而勿留滯於其他臟腑,至影響健康。太極拳論有「氣宜鼓盪」,十三勢歌有「腹內鬆靜氣騰然」,行功心解有「行氣如九曲珠」各句,皆已說明氣宜隨勢運用,以輔助全身循環功能,再者「沉氣」與「虛領頂勁」有莫大關連,氣若上提至肺部,則必致頭部僵硬而影響全身矣。 (三)關於丙點:以心行氣週遍全身,為太極拳練法中最重要之一環,太極拳法既不許用力,又復教人將笨力逐漸化去,苟無其他方法以抵補之,則全身必至成為一無所有之真空,尚有何拳術可言。以心行氣之方法,即所以力救此弊而以用意代力,力為人類及其他動物與生俱來之體力,有強有弱,皆稟天賦,然天生之力,皆出自先天自然之能而不能變化,故亦可謂「死力」,此種力對於任何拳術非但無裨助,抑且阻礙精進,而於太極拳術為尤甚。太極拳術之精粹,在用意不用力,古人云「意者氣之帥也」。故一舉手一投足,若心到者則意亦到,而氣必隨之矣,以心行氣者,即指此而言。太極術練法全以意氣行之,習之久自能逐漸沉著,遂心所至,而顯隱自如,變化萬端,漸進而成活動,且能化先天笨力而增益之,其功用較之「死力」自難比擬,且氣能隨意週遍全身,有助於血液循環,對於養身更有莫大功用,其所以能防除某種尚未形成之疾患者,即在於此。 (四)關於丁點:腰腹鬆靜,開合自然,為太極拳練法中之主幹,即行功心解中所稱「心為令,氣為旗,腰為纛」是也。腰為支柱全身連貫上下左右之基幹,以上三點所述練法,皆有賴於腰之支撐,無論何種動作,皆不能稍離腰之作用,而以心行氣,更非腰為之協助不可。十三勢歌云:「命意源頭在腰隙」,又曰:「刻刻留心在腰間」,一再提及,可見其重要,然則腰部應如何鍛鍊,方能發揮其作用?無他,惟練習時時刻保持腰部鬆靈,萬不可向上拔長,或向下壓扁,若然則腰部功用全失矣。譬如沙發椅之彈簧,若強拉之使長,或重壓之使扁,失卻彈力,人坐其上,即無舒適之感。某種運動有挺腰昂首之姿勢,而太極拳則反之,然亦切不可彎腰曲背,此與挺腰之弊相同,務須時刻注意,保持鬆靈,至於腹部鬆淨一點,在上述乙節氣沉丹田內已略言之,所以欲鬆靜者,使氣得在腹部隨意流通,用時即隨意所至分佈各處,不用時則暫歸丹田存養,勿使留於別處致生阻礙,影響健康。行功心解云:「氣以直養而無害」即指此,惟欲求腹部鬆靜,第一不可強壓氣入丹田,此在太極拳術為一大忌,因長久行之,腹部肌肉必成僵硬而無法伸縮,氣亦因而停滯不散而成病矣。至於開合自然,即每一姿勢之動作,皆受心意氣之指揮,內外打成一片,而非隨便亂動,此即行功心解所謂:「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乃能便利從心」是也。學者如能鍥而不捨,持久不輟,則必有一日水到渠成,忽然於練習時得之,其週身內外之舒暢,有不可以言語形容者。 以上所舉僅其大概,如何融於動作之中,使內外合一,逐步進入太極拳術之堂奧,則有賴於教師之隨時隨機加以指導,學者之細心勤習,默識揣摩矣。 練習四點 學者於初習太極拳術時,對於拳的意義尚未了解,印象模糊,同時又須全神貫注,每一姿勢之動作不能分心,此時自不宜再加以其他負擔,且亦不能領會。練習一年或半年後,各種架子之動子已其熟練,而對於太極拳術用意所在,亦已相當了解,始可逐步教以練習基本原則,開始之初,宜將太極拳要旨詳加說明,務使澈底明瞭,然後漸漸導之入正軌,以期事半功倍,早觀厥成。 要旨為何?筆者意見以為太極拳創自道家,除技擊外,實含有極大成份之道家精粹修養工夫。觀乎太極拳論註云:「此係武當山張三丰老師遺論,欲天下豪傑延年益壽,不徒作技藝之末也」,及十三勢歌有:「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等句,可見其終極目標實在修養,至於修養方法重點則全在於一「養」字,「養」字與「提」字適成對比,外家拳術或其他運動有用提氣、提神功夫者,對於外壯自有相當功用,然終不免有「寅吃卯糧」之弊,過後常多感覺疲憊而乏力者,太極拳術則絕對禁用「提」字,主張「神宜內歛」「氣以直養」。 學習養字功夫,雖無明確規律,綜覈之,約可分為四個步驟:首在養身,其次養心,再次養氣,可以養神殿後。每一步驟各有一練法。養身利用「鬆」字,練習時要求學者在外儘量將全身各部門如關節、肌肉等全部鬆弛,不著絲毫氣力,在內則意念精神及臟腑各處,亦皆暫時放鬆,平心靜氣練習,使以心行氣的作用能發揮其功用,而使氣遍走全身,無處不到,血液循環自然暢流。第二養心,則用一「靜」字,練習時務求心平氣和,將一切事務或心事,俱皆暫置一旁,全心全意,用在習拳上,使腦部在練習時能真正獲得休息,則不期然而然寂靜矣。此時旁觀者最好亦能暫停笑談,免其分心,如此則每一姿勢之動作必能恰到好處,無過或不及,心意亦可集中,一舉一動皆有氣灌之,而非空無所有。第三養氣則一「輕」字,舉手投足,務求緩、伸出、緩、收轉,虛實分明,力避雙重,舉步如貓行,用勁如抽絲,雖輕而不浮,雖緩而不滯,一開一合,皆有意義,而絲毫不傷氣,不摒氣,若能如此,則氣得養矣。最後養神則用一「虛」字,太極拳術講究頭部虛領頂勁,即所以求得虛字,今若將上述三步做到,無有不精神爽朗,全身內外輕鬆活潑,而臻「虛」字意境者,十三勢歌所謂「滿身輕利頂頭懸」是也,至此則「養」字之功備,每習一次架子,即有一次的愉悅,雖欲不練而不可能矣。 以上所述基本原則練法四點,僅略述大概,其微妙處有非筆墨能宣達者,則在學者自己體會矣。 其他細節 學者於基本原則練習有相當成就後,似宜將全套架子再予校正一、二次,此時可將其他細節一併加入,或應注意者加以注意,而成為完美之一套架子,茲將細節分述。 (一)無過不及:習拳時對於每個姿勢求其正中安舒,則應注意無過不及,因兩者有其一即不能得中正安舒,遑論神靈體靜? (二)拳中休息:太極拳一開一合,每於合時留有動中有靜地步,亦即拳中之休息時間,例如攬雀尾、單鞭、十字手等姿勢之後即是。宜利用之作一刹那之休息,則下一次出手時有新力量。 (三)排泄:無論寒暑,練習時最好只微有汗意,出汗不可太多,因消耗過多,補充不易,容易疲乏,老年及女人尤宜注意為之,如覺累時,可減少為練半套,或三分之一套均可,不必勉強。 (四)配合衛生:睡眠要充足,飲食勿過飽,以八成為度。練習場所最好在空曠多樹之處,公園尤為理想。時間以上午六至七時為佳,每日一小時不必過多,練習勿當風,烈日之下亦所不宜。 至此則練好太極拳術之各種條件備矣。有人恐太覺瑣屑,不易顧到,其實不然,習之久自成習慣,一履拳場,即身心俱定,練拳一開始即心氣全到,不勞事,顧及,而即之,恰到好處,正如吃飯睡眠,極為自然,所堪慮者,學者有無毅力,能否持之以恆,不論寒暑,每日行之而不輟,苟能如此,則循此康莊大道,終必登康樂之門,否則,即遇名師益友,亦無可奈何矣。 技藝 以上第二節曾述及初習太極拳術時,以各人體質不同,不得已姑分為甲乙兩種途徑,以配合各人稟賦,惟至終極不論甲乙均殊途同歸,同入鬆、靜、輕靈之境界,蓋太極拳藝端在「靈」字,靈之至則為「懂勁」,亦即週身觸覺靈敏異常,一觸即知,能走能黏,亦輕亦重,再進而階及神明,隨心所學矣。太極拳經云:「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又云:「察四兩撥千金之句,顯非力勝」,可知其技擊皆出於輕靈,無論沉著或輕靈功夫,其基礎皆在一套架子之中,必由精練架子,方能獲得,若徒事推手,決難得之,故甲乙兩途,欲至最後終點亦必由此。而練習架子,只有上述一套方法,無其他途徑,故必殊途同歸,無論技藝或修養,皆應在架子中求之。 結論 茲篇所述,多能散見於諸家著作或拳論、拳經、行功心解及十三勢歌中,筆者祇不過憑其經驗彙集編纂之,加以解釋,分別層次以供初學及樂於此道者之研究參考而已,卑之無甚高論。至於技藝,筆者年幼體弱,及長多病,終年藥不離身,深感痛苦,後蒙至友勸介,練習太極拳數年後,健康恢復,興緻勃發,於是進而學習技擊,終以體質較差,少下功夫,而習性喜靜,偏愛練架子,故對技藝所知不多,至以為歉,再本篇匆促寫就,諸多疏漏,拋磚引玉,幸讀者教正。 右錄自由談載盧太育先生「太極拳術練法研究」對於太極拳極有研究之著述,為學習太極拳者頗有價值之參考資料。但其中尚有關於拳套及太極拳出處等須予闡明者如下: 一、太極拳祇有一套一語,在陳氏以外之各家拳套,此言尚可,如對太極拳整個說,則非確當,蓋尚有一蹚拳也。 二、練習半年或一年以後,隨身體強弱而分為闊步小步兩途此種說法似不盡然,學習太極拳雖有各家架子之不同,但學同一架子,大體總不能太走樣,不可能成為闊步小步之分別。如學的不是同一家的架子,又另當別論。 三、因為上述情形,所以亦不可能有由重入輕、由輕轉重之分別,練習太極拳無論如何不能用力是不二法門,何有由重由輕哉。 四、全套太極拳式共計八十六手一語想是楊家拳套言。 五、太極拳創自道家一語是認為太極拳為張三豐所創,此種傳說之不確,唐豪徐震諸先生已有考證,不必贅述。著者以為是道家的產物,因之強分為修養與技擊兩途,其實吾人能從名師學習太極拳,則技擊修養兼而有之,否則祗可作修養之健身體操,技擊尚須另外用功也。
一杯茶,品人生沉浮;平常心,容世界万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1

主题

1220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130
发表于 2006-10-16 20: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受益,行啊!老孟~~~~~孟夫子
忙时造拳,闲来上网. 腰似车轴气如轮,健康快乐太极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陈家沟太极拳版权所有 Copyrights (C) chenjiagou.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温州三创网络
豫ICP备16002235号 焦公网安备 410825020002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