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0503|回复: 116

我的太极拳学习历程(上篇)

[复制链接]

93

主题

1548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62
发表于 2006-1-3 08:2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把自己太极拳学习的六年里(截至2005年年底)的一些经历整理了一下,干脆发上来。对自己今后练拳是一种鞭策,对初学者也可作为一个借鉴,希望广大拳友也多多批评啊。有拳友来宁波,一定要找我交流啊!

      我是学理工科的,文字功底不好,而且全文写作时间拖得也比较长,可能会有衔接不当的地方,请见谅。总算赶在2005年年内完成了。

     

040.jpg

图片大概是2000年上半年,陈炳老师在复旦大学陈式太极拳协会教拳的合影。因为老师的人格魅力和精湛拳艺,很快将复旦陈协知名度打响,聚集了很多会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2-06 19:48:28编辑过]
小菜根香,寻其,谈何容易? 大道无言,应明理,当弘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

主题

1548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62
 楼主| 发表于 2005-12-31 16:38: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陈式太极圆武术梦。

      七十年代出生的我们,因为受到过李连杰的电影《少林寺》和黄日华、翁美玲的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的影响,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武术情结。随着年龄的增加,以及生活、工作环境的影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同,这个情结最终何去何从,可能各有不同。

      身为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出生的我,就有着深厚的武术情结。这份情结,如果不是因为复旦期间考上研究生多读了三年,不是因为后来遇到了陈炳老师,那可能也就将这份情结淡忘了,不会再被开启。

      最初接触太极拳,不得不提到研究生期间的崔升师兄。崔升师兄的个人爱好以及人生观,尤其是太极拳,影响了同一个实验室的几乎所有人,除了一位一心出国徐晓峰师兄。崔师兄学过三年陈式,之后转入吴式门下,其师父为王培生的师弟哈尔滨拳师战波,崔师兄陈式、吴式起来差不多十年功力,自己却不教拳,据说每天早上五点钟练拳,长年坚持,我们这些师弟、师妹都被介绍到别处去学习。其实也有道理,教拳毕竟要占用自己的时间,尤其是练拳下苦功夫的时候,谁还愿意带几个徒弟做累赘呢!邱鹏庆(师兄)被介绍到杨浦公园周维均老师那里学习陈式108式太极拳;郭建萍(师姐)被介绍到同济钱超群(马越梁徒弟)那里学习吴式太极拳。

      我是99年9月份研究生入学的,刚入学虽然课程比较紧,但热情比较高,崔师兄博士后已经出站,我们两个人经常晚上很晚都还在实验室,不管前面做什么,时间晚了两个人就经常海阔天空的聊天,崔师兄学识渊博,对很多问题都有独到的见解,但谈的最多的是佛学和太极拳。说实在的我(当时)对佛学不是很感兴趣,虽然我本身是一心向善的,但不是很喜欢受唯心主义的束缚。但和崔师兄聊起来太极拳的一些奇人逸事的时候,我却有十二分的热情,总觉得就是自己十几二十年的“武林梦”。也刚巧,崔师兄告知有个陈式太极拳发源地的人在复旦教太极拳,让我过去跟着学,这个太极拳的教练就是我的太极拳启蒙老师陈炳。

      于是,在我内心潜伏了近20年的武术梦,开始苏醒。

 

 

009.jpg

 

陈炳老师在复旦大学逸夫楼前草坪教拳的照片。


014.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2-06 20:08:43编辑过]
小菜根香,寻其,谈何容易? 大道无言,应明理,当弘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

主题

1548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62
 楼主| 发表于 2005-12-31 16:39:2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初露头角。

      回想起来,进入到复旦陈协的时候,应该是99年10月底11月初的样子。陈炳老师教授“十九式”(小旺老师改编的简化套路),以及传统、竞技推手,当时十九式的教学已经过半,我每次都只能在后面“照猫画虎”(大概一年多之后,陈炳老师对我当时拳架的评价,基本上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虽然只有十九个动作,还包括起式、收式,但我到放寒假的时候也不能够从头到尾自己打下来。很快就到了学期末,协会的训练也要告一段落。陈炳老师为了提升我们学习的兴趣,同时检验协会一学期的教学成果,协会举办了首次推手比赛。按照学员体重,以65公斤为界线分成上下两个级别。规则上,基本沿用陈家沟太极拳年会的规则,在训练场内用几张桌子拼成了大概3米见方的擂台,垫上厚厚的台布,下面是体育课上用作保护的垫子。

      陈炳老师介绍推手比赛的时候,我压根也没想到要去参加,而是全然的漠不关心,因为学习时间太短,对太极拳竞技推手基本不懂。当时,和我一同来学习太极拳的是一个光学系的本科学弟,盘锦老乡,名叫孙洪涛,也是协会活动开始后很长时间才参加的。因为学的时间短,我们俩可能是协会内为数不多在学期末不能独立完成全部十九个动作的学员。比赛动员时,我们俩都没准备参加——拳还没学全呢,哪有资格上台比赛呢?!

      后来,陈炳老师在赛前巡视动员的时候,鼓励我们俩也参赛,不要有初学咋练的顾忌。如果没有陈炳老师的鼓励动员,或者我们没被老师说服参赛,那么此次推手比赛的结果将会是全然不同。也算是巧合吧,最后我们俩分别获得了65公斤以上、以下两个级别的冠军。印象最深的是第一场比赛,对手是一个有过洪传基础的久练太极拳的会员,当时还兼任协会的出纳。初一上场,我用双手同时推在他的胸部,意图把他推到桌子下面,他用右手将我的右手控制住,并用左肩肘自上而下的擒拿,令我吃了苦头,险些将我的手腕脱臼,但依然受伤。可惜他身体素质教我差距太大,最后还是被我手腕受伤的情况下优势获胜。

      冠军决出后,陈老师又分别安排了教学赛,65公斤以下是新科冠军孙洪涛对阵赵剑,赵剑在此前据说参加过上海的比赛。65公斤以上,则是我和陈炳老师。记忆中小老乡竟然有一次将赵剑摔倒,一次将其仍到台下,但最终还是赵剑优势胜出。我和陈炳老师这场,却全然是“教学赛”了。浑身蛮力,耐力良好的我,算是真正的感受了全国冠军那般摧枯拉朽的太极劲道。不过我也算是体能非凡了,三场淘汰赛都是优势获胜后,又被陈老师在台上扔了十几、二十个跟头,却仍然保持顽强斗志。

      很多时候,我都毫无讳言这次惨败经历。我更多把这当作是一份经验和收获,而非教训。或许就是这份宝贵的经历才促使我在此后,甚或工作之后仍然对太极拳保持了较高的热情,虽有些时候也彷徨,但最终是坚持了下来,迄今已有6年。

      2000年6月,协会组织了第二次推手比赛,这次参赛人数较少,仅8人,也没有再分级别。本不想参加了,但陈老师还是说服我进行卫冕。相对来说我应该是体重稍大的,我当时大概67公斤(是我高中以来的最轻体重,当时读书比较辛苦)。又经过了半年的训练,十九式是比较熟悉了,因此卫冕也没有太大难度。得到冠军后,又来了一场教学赛,我的对手是体院的丁师兄,结果令现场所有人意外,我竟然胜出了。不过比赛中,丁师兄还是让我感受了竞技推手以小博大的魅力。此次教学赛后,丁师兄参加了太极拳年会,成绩很好。之后,我时常周末去体院谢老师处练习,多次和丁师兄交手,我自认水平尚不及,谢老师似乎也如此评价,但每次我都能够战而胜之,或许是推手风格相克,或者是没能走出首次输给我的心理,一直没弄清楚。

      2000年下半年,陈炳老师又教授了陈式老架二路——炮锤,异常刚猛的路子,作为基本功还谈不上的我们,学习效果想来不会好到哪里去。套路对于我们初学者难度相对较大,为了更好地取得教学效果,老师每次提前让我们几个骨干到体院预先学习一遍,之后是协会的大班教学。因此当时至少我们几个人能够在学期结束顺利完成二路的套路。很遗憾,后来我因练习上不够持续,二路的套路我大部分都忘记了。

 

 

016.jpg

上图为协会室外学习过程中,陈炳老师为我们示范“高探马”。

 

 

017.jpg

与陈炳老师合影的是1999年,复旦大学陈式太极拳协会发起人之一姜侃,是当时的协会会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2-07 11:20:14编辑过]
小菜根香,寻其,谈何容易? 大道无言,应明理,当弘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

主题

1548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62
 楼主| 发表于 2005-12-31 16:40: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高手寻觅。

      从一些武林逸事,以及周围的一些拳友那里,总会听到一些有关太极拳神乎其技的说法。对拳经中的一些说法我也深以为然,我也深信太极拳通过年深日久的训练和功力的加深可以达到“发人与丈外”的境界。至于,说杨露禅可以把人打出去三丈六尺,虽有夸张的因素,但一丈和三丈六只不过是远近的区别,没有实质不同。

      因此,我也一心想见识一下有如此功力的高手。所以就开始了在大上海的寻觅。这里不得不再次提到赵剑,通过两次推手活动以及今后的训练接触,我们两个人加上高海骏也逐渐熟悉起来,周末没什么事情的时候我们经常结伴拜访了很多公园里教太极拳的拳师,得到很多名家的指点。包括吴式太极拳传人费国庆老师(马越梁老师上海的三个比较知名的徒弟之一),我们曾经几次去费老师那里聆听教诲,也和他的大徒弟,姓周,多次交流竞技推手,周师兄步伐沉稳、功力深厚,据说90年左右参加过上海市的推手比赛。拜访过陈式太极拳协会前任会长万文德前辈和现任会长曹志麟老师,曹老师给我们演示了劲路的走化和通过劲路走化对身体不同部位的控制,也令我们收益良多。去过上海武术院和梅文元请教过竞技推手,对我来说梅老师是前辈,曾获得过套路比赛冠军和全国重量级推手亚军,但年纪比我大的不是很多。2002年临近毕业的时候,我还去杨浦公园拜访了,研究生师兄的授拳老师周维均,见识了周老师表演的108路太极长拳和24路短拳,周老师打拳,缠丝劲走的比较明朗,每个动作都在缠丝上下足功夫。本打算跟谁周老师把108式长拳学下来,周老师当时也有传授的意识,但面临毕业工作,时日不多,最终没能学成,很遗憾。我一直觉得周老师的套路很好的保留了陈式太极拳的旋转缠丝动作,只是局限在动作上,过于外观化而未能以内引外,内外相合。如果能够有时间、精力,学会了长拳套路,再细细揣摩,用陈沟的老架一路对其加以规范,应该能够有所收获。02年5月份的时候,协会里组织年终考评,还邀请了周老师和他的一位学生到场指导,而且两位都给我们奉献了非常精彩的套路表演。

      2000年底,一次训练结束后陈老师将我和赵剑留下,去参加了燕园拳社组织的一次复旦各太极流派的联络活动,地点就在当时复旦东门外的一家小饭店。见识了体重260斤,白酒和我们啤酒对饮的大胖子陈林。这次聚会,吸引了复旦内几乎所有派系的太极拳组织,但似乎仅仅局限在大家聚在一起搓一顿,未能在拳法上彼此交流印证,实为一大遗憾。

      记得曾经有一次,在我们训练的时候陈林曾主动向陈炳讨教竞技推手,看到200多斤的大胖子依然被巧妙的运用太极劲道摔倒,更加感受到太极四两拨千斤的妙处。后来,临近毕业,我也有一次和陈林进行了简单交流,可惜未能尽兴——彼此都是复旦武术界“成名人物”,伤了谁都不好。 哈哈……

万文德.jpg
万文德老师,陈昭奎的弟子,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2-07 11:56:52编辑过]
小菜根香,寻其,谈何容易? 大道无言,应明理,当弘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

主题

1548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62
 楼主| 发表于 2006-1-8 16: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受命担任会长。

      复旦陈协每年改选一次,印象中每次改选,程序都比较简单,基本上是教练、上任会长、资深会员磋商后就定下来了。

      当时刚好陈炳老师就要毕业了,谢业雷老师受陈炳委托担任复旦陈协总教练,处于过渡时期,所以这一任会长相对更关键一些。经陈老师提携,当时我虽有些牵强,但最后还是被推到了协会负责人的位置上了,可能陈老师觉得我相对老成持重吧。那个时间也刚好是我在复旦比较忙的时候,一方面担任99本科的政治辅导员,协助系里管理班上的一些事务;另外当上了系研究生支部书记,常常要参加一些学习,组织研究生党员开展一些学习活动。

      记得后来看到当时参加一次学术会议上的照片,当时确实很瘦,应该是我上高中以来的最轻体重(初三体重68.5公斤)。或许也因此,02年工作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我体重暴涨了差不多20公斤,人胖了好几圈,一时成为单位迅速增肥的“典范”。

      担任会长的一年里,总觉得自己没做过很多工作,但即使这样后来协会的新、老会员也总是把我说成是协会的创始人,惭愧啊。这一年里,谢老师一直担任着协会的总教练,并且亲自教拳,也因此协会还保持着较多的会员数量,很多会员也是在这段时间得到了比较全面的训练,理论、实践水平大增。不过谢老师这样一来就比较辛苦了,同时还要带复旦武术协会的太极拳班。而两个班之间的竞争也是愈演愈烈。

      说到这里,我们要感谢复旦体育组的武术教师王震。王震也是谢老师在体育学院带过的学生,复旦武术协会的指导教师,同时担任武协散手班教练。当时武协主要开设三个班:散手、跆拳道、太极拳。武术协会、陈协在太极拳上一直存在着丝丝缕缕的联系和瓜葛,也导致我们两个协会在竞争中,陈协总是处于不利的地位。不解决这个问题,复旦陈协很难发展壮大。

      我们协会自己的指导教师是孙建冰,虽然是师生,但我们一直都保持着很好的关系,在当时甚或可以做兄长来看待。孙建冰老师作为我们的指导教师,在当时可以说是我们的缘分吧。孙老师是柔道专业的,体育课开的健美专项,和太极拳还有许多差别,所以平时也很少管我们训练的事情,但人是极好的,我们有很多想法也都可以很融洽的沟通,尤其是协调与体育教学部的一些关系上,孙老师对我们还是非常关注的。

      而陈协与武协的太极拳班的纠葛,最终还是在孙建冰老师的悉心帮助下得以妥善解决的。 事情的解决最终得益于谢老师的高瞻远瞩,孙建冰老师的极力撮合和王震老师的宽宏大度。当时武协每次参加训练的会员已经“屈指可数”了,陈协好一些,但也只能算是差强人意,其中部分会员比较实惠,两头跑,每周可以参加四次训练。谢老师也多次和我们提到这一现象,希望我们和武协能把这个问题解决好,这样谢老师个人也相对轻松一些。为此,陈协的几个个主要负责人和孙建冰老师进行了探讨,最后决定利用年底“谢师”的机会,让王震老师将武协的太极拳班划过来。在孙老师的热情邀请下,王震老师欣然单独前往,印象中地点就在欣怡酒店——复旦东门对面。过程很融洽,结果也很令大家满意。非常感谢王震老师如此宽宏。本来王震老师还打算改设太极剑或者其他式太极拳,后来也放弃了这个想法。

      后来听说陈协本来就是从武协的太极拳班为基底组建起来的,果真如此,那我们更应该感谢王老师的高风亮节了。

 

 

025.jpg

协会训练场地,复旦大学南区体育中心,照片中间是谢业雷老师,左面是协会指导老师孙建冰,右面是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2-07 21:35:58编辑过]
小菜根香,寻其,谈何容易? 大道无言,应明理,当弘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

主题

1548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62
 楼主| 发表于 2006-1-8 17: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武术盛会。

      我接手陈协的时候,已经是研二了,复旦武术类协会负责人中,我应该是当仁不让的老大哥了。当时武协是单琳作会长,空手道是个女生,名字想不起来了,少龙会长叫周文骏。

      也不记得当初主办的动机是什么了,可能算是在学校内弘扬武术吧,大家也都很响应的。召集几个负责人开了两次会,就在研究生的实验室里。毕竟大家都是武术的爱好者,而且年轻,单单表演是满足不了大家好武的心理需求的。最后决定由空手道、跆拳道(武协)各出轻、中、重量级选手各一名切磋技艺;陈协、少龙、武协太极拳班选出3个级别各8名选手进行推手比赛。每个协会各推出名家、会员表演套路一个。

      几个协会个负责不同分工,分头筹备,我负责整个大会的组织工作。本次活动可以说囊括了复旦武术界超过半数参加,燕园拳社以及很多以复旦为场地的民间组织也都被邀请参加。大会地点设在校内体育馆,刚好赶上复旦建设光华楼,该馆闲置。虽说场地比较简陋,但内容充实、节目精彩,也算是弥补了一些不足。

      太极拳方面的表演,陈炳老师的二路炮捶,刚猛有力,静如处子、动若雷霆;谢老师的两个学生分别表演传统、竞赛套路,表演沉稳厚重、孔武有力;高海骏、沈萧、徐进等六人表演十九式,也是轻柔灵活、协调一致,后来者六个人也成为了陈协表演的招牌节目,毕竟功夫不复苦心人啊。空手道、跆拳道的教练也都表演了精彩绝学。少龙教练曾睿老师和我比较熟络,记得表演的是真武无极剑。后半段内容以竞技为主,跆拳道、空手道的三对高手对垒,根据赛前磋商分别采用跆拳道、空手道的裁判。从客观的角度讲空手道场面占优些,毕竟是沉淀了十几年的五星级社团,跆拳道作为武协的一个班短时间内发展到这个地步也很值得称道了。据说,后来跆拳道在武协一直强势,竟然闹到要分裂出去的地步,看来武协的组织机制也需要进行反省了。

      最后的节目,太极竞技推手,却不敢自称是最精彩的,因为历时太久,大家的关注度大打折扣,更何况燕园拳社以及很多老一辈的观众对竞技推手本也没有太多了解。不过结果也还算可圈可点,一个是参加人员多,有24位选手;另一个是部分人员爆冷,结果很令人欣慰。轻量级我们的三为优秀选手徐进、沈萧、高海骏竟然未能阻击少龙张忠君成功登顶,而且每场比赛都打到加时赛,沈萧更是在半决赛与张忠君3次加时,佩服这个兄弟的体能,看到这种情况,当时比较确信决赛中高海骏能够获胜了,没想到最后结果竟然未能如愿,可惜啊。最后我也是比较艰难的战胜少龙重量级选手,成功夺冠,虽然辛苦,却也值得。辛苦筹备了好多天,忙活了一整天,只可惜当时没有录像设施,不然记录留念也很不错了,拍了些照片,不是很清楚。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这四个社团都把这次盛会作为协会发展大事记入记录到档案之中,截至今日网上也能搜索到活动时的文字介绍了精彩照片。高级别的比赛决赛,在我和少龙拳术俱乐部的一个很壮实的拳友间展开,交手了之后我才知道为什么少龙为啥没把会长作为种子选手,而在之前就被我淘汰。原来少龙一直在隐藏实力,希望在这个级别爆冷。这位拳友也确实给我照成了很大的麻烦,每次摔到他,无论如何都要把我一同拉倒在地,我想也是少龙教练的精心安排和部署。最后我以8次先后倒地全取8分而艰难获胜。

      后来,我从会长的位置上退下来,临毕业在复旦陈协又与海骏一同担任了半年的河南系传统套路教练,当时经过与武协太极拳班的合并,加上宣传比较好,学员很多,可以分班教学,并有许多老学员由谢老师继续指导。至此,复旦陈协的发展又上了一个台阶。

      当时我正忙着准备发表硕士毕业所必需的研究论文,以及为毕业论文作铺垫,不能够每次跟随谢业雷老师习拳,没能够更深入的汲取洪传陈式实用拳法的精华,体会谢老师不同于河南陈家沟功夫的细腻、周身一体的螺旋劲道。至今,我还对此深感遗憾。不敢奢望将陈家沟的大开大合与洪传的周身一体、陈炳的弹抖放纵与谢老师的浑厚刚猛融会贯通。即使当初把从陈炳老师那里学到的开合松沉与从谢业雷老师那里学到的节节贯穿,如果能够更好的结合起来,将会使我之后所走的太极之路更加宽阔平坦。

      太极拳之所以发展出这么多的流派,说明每个阶段都会有醉心于此道的人士不断的将个人以往的所学和认识溶入到太极拳中来,而诸多的武林成名人物也是博采各武术门派的长处之后才最终有所建树的。

 

 

001.jpg

70公斤以上级决赛,在我和少龙拳术俱乐部的拳友间展开。

 

027.jpg

复旦空手道协会和武术协会跆拳道班间的竞技。

 

015.jpg

三个级别的冠亚军合影。 从左向右:轻量级亚军、中量级亚军、中量级冠军、重量级冠军(我)、重量级亚军、轻量级冠军。

 

051.jpg

复旦陈协推出的套路表演,此表演在之后一段时间,一直是协会的保留节目。

 

033.jpg

谢业雷老师的学生,为我们表演太极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2-07 21:52:30编辑过]
小菜根香,寻其,谈何容易? 大道无言,应明理,当弘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

主题

1548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62
 楼主| 发表于 2006-1-8 17:0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六、拳乡“寻根”。

      如果说前面对太极拳的学习,主要还停留在一招一势的套路学习和一些简单的竞技推手招式的话。那么,正是开始对太极拳有了较为深刻的认知,应该从01年借着暑期社会实践的名义到陈家沟“寻根”开始计算。

      我不是和大部队一起去陈家沟的,在此前我要带一批学生到四川绵阳九院进行毕业实习,为期近两周。之后,与学弟、学妹们一行十人赴九寨沟、黄龙游玩,在那里几乎花光里了我们所有的钱。返程的途中,在郑州下车,根据前面了解到的线路直奔魂牵梦绕的“陈家沟”学校。

      我到学校的时候,作为社会实践参加的哲学系几位同学已经返回了,只剩下协会的3个弟兄,高海骏、龙志威、贺旭峰。像其他所有初到的人一样,不适应这里的卫生条件,先是拉了几天肚子,接着就习惯了。不久复旦的学弟回到上海,帮我取了几百块钱汇来了,赶紧把拖欠的学费、伙食费一并缴上,并且享受了半价学费优惠。之所以能拖欠并减半收费,都是因为陈炳的关系,在村里我们也实实在在地感受了陈炳在当地的人格魅力。

      随着每天学习内容的增加,运动量的增大睡眠也越来越好,包括中午。 很荣幸这次在陈沟学到了“正宗”的陈式拳,打下了老架一路的基础。而且认识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可惜很多人都失去联系了,有热爱学习任何内容的“大兵”孙新飞,现在武汉读书,准备考研;西安体院散打高手,热衷武术推广的宜国,人也长得很帅,目前在西安做教导主任,兼开办散打培训班,其朋友中很多人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散打高手;还有当时是信阳师范学院体育系的尹永佩,可惜后来联系不上了,此君对太极拳的套路学习之快,堪称一绝,竟然能够在一个月内学习了老架一路、刀、剑、枪、大刀、十三杆六个套路,老架二路也算是粗略的学习了一下,不但学习内容多,而且身法、招式也绝不含糊,永佩回学校之后在学校创立了陈式太极拳协会,自任教练;还有熊长虹,好像人目前在山东;秦大桩、秦迎现兄妹,陈炳的表弟、表妹;刘永平在江西某中学教书,黄锐也是;乔治当时是杭州美院的学生。这些大多是年龄相仿的,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很多年纪小一些的接触也没那么多,印象相对淡了。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生活真实惬意啊。锻炼之后,什么事情都可以不想,什么事情都可以不做,合得来的多交流交流,也可以仅仅相视一笑。

      印象最深的是后半段儿时间,常常是下午训练结束,我和宜国两个人跑出去到村里西瓜地花2块钱买2个西瓜,一个是现场摔开两个人分吃掉,另外一个带回来大家一起分享,村子南头的瓜园,一园的西瓜又大又甜,可着我们挑。吃过西瓜大家聊会儿天,有时晚上七、八点钟在出去打个五遍拳,筋疲力尽回来洗澡睡觉。当时的洗澡条件也确实差,露天还没有灯光,而且是井拔凉水,据说现在吃饭、住宿的条件好多了。晴天的时候会比较热,卷着一床席子睡到校内的路上,最好是有点儿风,那样蚊子也不多。

      学校里,人是一茬一茬的走,又一茬一茬的来,越到后来熟悉的面孔越少,刚来差不多一周的时候,以我们复旦的四个人为主,一帮同龄的曾经在学校旁边的小饭店聚餐过一次,还喝了点酒,这会儿这些人也走的差不多了。而且暑假也临近结束,协会的3个兄弟也都离开了,我也准备返回上海。当时还希望等陈炳回来见一面,通了电话说还需要几天时间,让我先与自强、自军试一试推手。很可惜,只和自军推了一推,每吃都吃他绊腿的亏,摔了我几个跟头,我也用蛮力掀翻了他一次(绊腿是两人对面站立的时候,对方用右脚跟从内侧扣住我的右脚,然后用整个身体推过来,我吃过很多人这一招的亏,至少自军、大桩、高力水三个人都给我吃了苦头)。之后,宜国也上来和我切磋,我们俩身高、体重、身材差不多,不过宜国不熟悉推手规则,但散打经验丰富。宜国先是吃了几次我进身摔的亏后,一个没留神被他来个散打的“抱腿摔”,摔得我躺在地上半天也没起来。(印象中这是我第一次被摔倒了起不来,另外一次是在体育学院的训练管里,被谢老师的徒弟摔倒重压也趟了好一会儿才缓过气,爬起来。)这次摔得我差不多修养了一个多月才复原,回到上海还躺在床上了好几天。

      被摔后,几天内虽然还偶尔坚持打拳,但腰部被摔得厉害,每动一下都疼得我直冒汗。下次再不敢欺负像宜国这样散打等武术高手了,虽然人家对太极拳推手的招法不熟悉,可能你从推手的方面会占些上风,但搞急了他撇开规则放开来打,会把你打得很惨,教训啊!

      宜国最让我意外的是,竟然不能够用掌劈砖,最初我以为他在开玩笑。后来在我的示范和鼓励下,在报废了学校武术馆西门口处二三十块砖后(嘘……小星校长可别找我要砖钱啊!)终于被我教会了。其实不应该说是他的力度不够或者没掌握技巧,我觉得最大的因素是信心和勇气,当你知道自己办得到的时候,你就有勇气和信心使出足够的劲道去发力,但如果你从来也没成功,那你总是心虚的。记得在大学的时候,参加跳绳比赛,偶尔在宿舍好多男生一起跳绳娱乐,大家都尝试着突破“双摇”,跳个“三摇”出来,但总是不能成功,而且最初大家都不认为会成功。我倒是刚学会跳两次,总觉得三次也是可以的,只要跳得更高一些、摇得更快一些,通过不断尝试,竟然真的让我做成了。于是大家都相信跳“三摇”可行的,很快两个平时跳绳就比我好的同学就相继成功了。通过这两件事儿,我总觉得阻碍人成功的往往是以往的经验,或者说是突破以往的信心,简单说是突破自我吧,要么怎么说“自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呢。当你自己认为自己能行的时候,这份自信力能突破很多障碍。

      此次在陈沟我只学习了老架一路75式和一套刀、一套剑,拳我一直在练,刀、剑的套路早忘了。我觉得我学拳比较慢,而这套老架拳古朴沉稳不花哨,非常合适我练习。

      后来,02年五一期间,我又与赵剑一同到陈家沟,没学习人核心内容,就把老架一路的拳架重新端正了一下,收益也是很大的。也因此认识了现在的陈家沟总版主谈笑、黄明昌和老乡“老马”。

 

036.jpg
2001年7月,首次来陈家沟和陈小星校长合影。

 

 

028.jpg
2002年五一期间,第二次来陈家沟,左数第二个是赵剑,第三个是“老马”,第六个是黄明昌。

 

 

048.jpg
陈国强教练,带领老架一路班训练。

 

 

052.jpg
雨后的施工现场,当时正值陈家沟太极拳学校扩建南面的一排校舍。

 

 

044.jpg
和04年拜师的大师兄李在佑合影。

 

 

024.jpg
和04年拜师的四师兄李宇铉合影。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2-17 13:22:54编辑过]
小菜根香,寻其,谈何容易? 大道无言,应明理,当弘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

主题

1548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62
 楼主| 发表于 2006-1-8 17:28: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参加上海市比赛。

      后来,经过赵剑介绍,我加入上海市陈式太极拳协会。也因此有机会参加了上海市的一些太极拳比赛。

      在上海先后参加了两次比赛。第一次是由上海市陈式太极拳协会组办,我参加套路比赛,当时练太极拳不是很长时间,获得了二等奖。应该是协会秘书长朱文忠老师帮忙打好招呼了,不然凭我当时的水平,恐怕还差得远呢。

      认识朱老师也是通过赵剑,后来我们时常早上的时候去曲阳公园和朱老师一起练拳,交流推手,和我们交往朱老师总是很谦虚。

      我参加的第二次比赛由上海市武术院组办,我和赵剑、高海骏分别参加了70,65,60公斤级的竞技推手,谢老师也派出了很多弟子参赛,并囊括了全部冠军,我们三个人则分别败在了谢老师的弟子手下,分别获得所在级别的第二名。这也说明我们和专业运动员之间确实存在一些差距。

      这段时间,也多次去过上海体院的运动馆,接受与谢老师弟子一样的训练,发觉谢老师的这些弟子们体能、体力惊人,我们往往是半程训练已经溃不成军了,这帮兄弟们到最后还生龙活虎呢。可能也正因为如此,才造就体院的诸多全国冠军吧。

      市武术院组办的这次太极拳比赛,因为赵剑曾获得过好多次上海市套路比赛冠军,这次与陈炳老师一起作为嘉宾进行了表演。我和海骏则参加了传统套路的比赛,因为有时间限定和部分动作要求规定,我们在演练拼凑起来的并不是很熟悉的套路时都出现了较大的失误,成绩都不理想。

      我在复旦就读的最后一年里,虽然也时常忙于包括研究生课题、社会活动以及诸如此类的事情里,却也经常个人或者结伴骑车赶到谢老师的训练场馆里接受谢老师提供的“专业”训练,偶尔和谢老师的诸位弟子交流竞技推手。谢老师每次都勒令自己的弟子放手让我们进来,算是给我们提供“靶”位,不然这些师兄弟们严密的防守和强健的身体素质以及专业的技法,我进攻起来必然无处着手。我想,一方面是由于实力差距较大,我们本也对这几位专业的师兄弟们无可奈何;另一方面,谢老师也让他们更多的接触我们几个人的业余的陈家沟“腰裆劲”。

      谢老师的这批弟子,功夫纯正,技艺一流,很是让我们羡慕。很多人和我的关系都非常好,尤其高力水、丁建平、盖学智等几人。临近毕业的时候,体院的这些师兄弟聚餐的时候,也邀请我们参加,算是一份难得的情谊。

      2001年底,谢老师召集的体院协会、复旦陈协联合新年文体晚会,体院的专业选手和复旦的个别人做了套路表演以及文艺表演。谢老师表演二路异常刚猛,至今记忆犹新。

      我和高力水是同一年毕业的,我硕士毕业,他是本科毕业,他竟然比我大一些,据说最初是作为奥运会古典式摔跤铜牌得主盛泽田的陪练而进入上海体育学院学习的,也是全国前六名的水平。后来到了体院,跟随谢老师习练太极拳套路、推手,进步非常快。高力水期间参加的唯一一次全国性比赛,取得了太极拳年会65公斤级推手亚军,因为比赛前一天太过兴奋,导致体力不济,至今还因为决赛失利而懊恼。上海市太极推手,高力水可是当仁不让的夺冠了,轻松的就把我搞定了。

      毕业前,每次和高力水交流切磋,我都拿他一点儿办法都没有,他则能够轻松的把我搞定。毕业后几个月的时候,一次我们相约回到复旦陈协训练场,在会员训练结束后,我们俩进行了再一次切磋,高力水被我二比一取胜。两人共三次倒地后他还想继续,我哪里会给他翻盘的机会,就让他也抱憾吧……哈哈哈……

      最近(2013年)联系过高力水,他自己介绍每天坚持练拳20遍。看来他仍然是我最可怕、最可敬的对手。

 

 

034.jpg
2002年元旦前夕,复旦大学陈氏太极拳协会和上海体院太极拳协会新春联谊会。

 

 

019.jpg
联谊会中的表演交流,前面手持话筒的据说曾经获得“南拳王”称号,后面的是高力水,在学校期间一直对我保持100%胜率。

 

 

035.jpg
联谊会交流表演,我表演老架一路,说实话,确实不咋地,但也不妨拿出来献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2-10 13:13:52编辑过]
小菜根香,寻其,谈何容易? 大道无言,应明理,当弘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

主题

1548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62
 楼主| 发表于 2006-1-9 13:2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八、(上篇)后记。

      毕业后,我从上海到宁波参加工作。很惭愧,很长时间,在太极拳的修炼上,并没有多大提高,人也比以前懒散了许多。虽然常回上海,有时间也会去拜访谢老师,解除疑惑,也时常找赵剑、高力水、海骏喝茶聊天,但却不能像以前一样拥有大量的时间来练拳。

      太极拳不是聊天聊出来的,而是下苦功夫修炼出来的。宁波的几处太极拳练习场所也都去过,但再也没找到当初练拳的那份热情和氛围。虽说太极拳是适合个人的训练项目,但如果周围没有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切磋、相互提携、相互促进,也很难有很大进步,更何况我们只是作为健身和爱好,来学习太极拳的。

      前个月,陈炳老师去温州苍南授拳,我也请假前往,不免为自己的退步感到惶惶然。好在陈老师一贯热情,对我又不断鼓励,耐心的指导我们练习、悉心讲解。

      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在学拳的历程中,更加投入,更有收获。为太极拳的发展多做贡献,也使自己的个人修炼更上一层楼。 太极拳的锻炼对人的身体健康,充实精神生活,培养个人修养是有好处的。但也不要把太极拳介绍的神乎其神、无所不能的地步。客观、公正,终归是太极拳传播推广的基调。


苍南学习合影.jpg

苍南学拳的部分同学合影,福建老农憾未谋面,在我到达之前已离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2-10 16:36:34编辑过]
小菜根香,寻其,谈何容易? 大道无言,应明理,当弘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1

帖子

24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6
发表于 2005-12-31 20:2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读这篇回忆感到很亲切,因为我也曾在复旦陈协里学过拳。谢谢龙戈师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陈家沟太极拳版权所有 Copyrights (C) chenjiagou.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温州三创网络
豫ICP备16002235号 焦公网安备 410825020002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