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源自我们的抖音直播间“陈炳太极陈家沟”。拳友提出问题,炳师给予了回答,拳友林子骜对内容进行了整理。
1.腰膝不舒服怎么练拳? 当身体有这些状况,在练拳前要明确一点,让太极拳为我的身体健康服务,即太极拳为我服务,而不是我去适应太极拳。通过运动柔和缓慢练习,使我们的气血经络通畅,从而使有问题的地方得以改善和修复,所以讲养拳养生,而不是为了得到功夫去练。
2.大手术后练拳要注意什么? 大手术最伤气。在乏力、气虚弱的情况下练拳,以多静少动慢动柔动为主。静以修心。静下来,先把心调好,柔和的动作是调气血。平心静气柔和缓慢去练习,不要让自己产生疲劳感。
3.拳达到最高境界是什么样? 炳师表示因自己未到,所以回答不知道。
4.练拳时眼睛最需要注意哪? 大家一定要认识太极。太极的状态是变化和平衡,为了平衡而变,不是一个固态。因此我们不要把太极进行固化。比如眼睛最需要注意的地方,这个问题不好谈,但我来抛砖引玉:练拳时,我首先要知道我在干什么。初学,我一定在想动作,而不用管眼神。动作记住了,下一步,一定在想要领,如虚领顶劲,含胸塌腰等。此时,你的意念在感受动作要领,和眼神无关,你的神在身体里,不用管眼神。要领做到了,再下一步,神可以往外走了,比如懒扎衣向外开手时,你的神可以顺着劲力向外开展了。此时,你的眼神可以顺着动作同步往外走。第四个阶段,眼神除了给自己做气势外,还用来迷惑对方,比如我瞅准了对方,攻击时,为了迷惑对方,貌似看向别处而突然出击。此时对方在我的神范围内,所谓声东击西,指上打下等。 在展示和表演时,需要眼神和动作的协调做配合,形神兼备,表现力更突出,这也是需要的。但平日练习和实战应用时,是活用,是变化,没有规定。
5.如何练气? 炳师回忆自己在大学期间特别痴迷气,图书馆所有与气相关的资料都查了,后来发现自己走偏了,不应该钻到气里去。气看不见摸不着,人能感觉,但解剖学里难以发现。最终炳师认为气是一种意念文化和思想,就像天气、运气、财气、气氛、地气等,无处不讲气,任何领域都有气。意念是气吗?不是,但武术里有讲,“意到气到”,“有意有气,无意无气”,说明意与气密不可分。所以找到意就行了。不要执着于气。关注 “意”即可。
6.何谓用意不用力? 很多练拳的人被这句话带偏。我们一定要分清什么情况下用意,什么情况下必须用力,内三合讲心与意合,意与力合,气与力合。 比如拿个杯子,我用很大的力,肩膀紧手也紧握,那就用了僵力拙力。手不用力,放在杯子上,慢慢把它端起来,以松为主,不要用多余的力,不要用僵劲拙力,这个情况下,我们强调了用意,淡化了用力。但要强调,最终意力要合用,不要割裂开。现在不少声音,谈意滔滔不绝,谈力嗤之以鼻,避之不及,有些过了,这种思想,也误导不少拳友。
7.如何练活力,把力量练大还不能练死? 活力和死力最大的区别在于意念。举例:我们常用水形容太极,水没有思想和意念,把水放入不同容器,就是不同容器的形状。如果我在装水的瓶子上扎个洞,瓶子就从洞出去。如果把水倒在地上,水就往地势低处流去,流到地上的空隙里去。水没有思想,完全顺势而为。 在推手的时候,对方强你就松引让化,对方弱就跟追逼迫,不能有杂念和预想,不能顶,把自己松得像水,对方强,就让,对方空,就迫,形成像水的顺势反应。很多人推手时是想赢,那就做不到像水一样顺势而为,因为你的心念太强了,那就是用死劲,死用劲儿。心意不那么强了,就活了。 那么,怎么把力量练大呢?第一,速度快,力量大,爆发突然性。你的力量是一定的,但是速度上去了,力道就大了。第二,松开,把重量松出来,不捆收在身上儿放开重量就大了。第三,灵敏性与捕捉战机的能力,打对方空的地方,就显得力道大。
8.什么是合? 掌控阴阳为合。内三合外三合内外相合,这是与自己合。 与对手合,比如,大海里的船,在波涛汹涌中航行,浪涛起来时顺势而上,波涛落下时又紧贴下沉,这就是船和水合住了。但是合不住的时候,浪把船冲撞腾空,浪落下时船又隔空摔下,这就是没合住。 太极人的松灵感知,察觉对方力道来的时候你引化控制,对方退的时候你追进控制,这就合住了对方,进不来跑不掉,此时,对方受你掌控了,任由处置。
点击关注: 抖音号:陈炳太极陈家沟 每晚8:00——9:00公益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