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267|回复: 0

太极心得录 | 陈沟八天,精彩八篇!

[复制链接]

2039

主题

2842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6421
QQ
发表于 2021-5-27 08:5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学习是快乐的,收获是满满的。拳友刘守明五一八天的陈沟行,学得认真,记得详细,这一篇心得录,不仅是他自己的培训笔记整理,也是他与广大太极朋友的一次学习分享。篇幅较长,但皆为真情实感。
炳师三问

松不松?
正不正?
别不別扭?
几个拳友,参加了为期一周的炳师五一特训班后,认为这三问是此行最大的收获。如果每天每招每式都能这样练,长期坚持必有所成。

第一天(4月30日)


凌晨5点半从家出发,滴滴高铁帮邦行,一路行色匆匆,中午近11点到达此行目的地,陈家沟国际太极院。

太极院坐落于温县陈家沟村南,老校区坐北朝南,现在主要用于办公和住宿。村南长阳路从校门口由西向东贯穿,交通便利。

马路对面的新校区面积好大,一栋教学楼已建成投入使用,目测其接待能力至少5-600人,是现有学员的5-6倍。另外一栋尚在建设中,整个校区还可以建设N栋楼房或很大的操场,可见学院管理层视太极拳普及以及传承事业之远之大。


我本是专程来参加为期一周的炳师五一培训班的,由于上课时间是在晚上8-9点,白天的时间就可以安排学点什么。在学校住下后,我了解一下太极院教拳情况,太极院目前有近百名学员,有十多名教练,开有10多个项目的培训班。

参考大家的建议,也衡量我自身的条件,确定白天我就参加太极拳基本十三式+基本功的学习,代课的陈红杰教练还邀我,参加他另外授课的老架一路正架班的学习(考虑到我的基础远算不上扎实,决定此次放弃学习老架二路,明年再来学习)这样安排,白天的日程也排满了。

下午,首次上课,先是大课放松功+老架一路练习,然后按照这个班原有进度,练习基本十三式的前式,今天没有学习新动作。

晚上,在陈家沟大街上溜达了一圈,对比我们2015年来陈家沟时的景象,自然是今非昔比了。记得当时我们几个拳友在参观太极学院时碰到炳师,要求与炳师合影,炳师乐呵呵地招呼学院人员充当摄影师,让我们同行拳友一个不漏与他合影,照片至今珍藏,我们的太极缘就是在那时结下的吧。
微信图片_20210523153605.jpg

第二天(5月1日)


学院放假一天,上午陪拳友到温县县城转了一圈,下午与拳友们一起在学院自习,学院也安排有教练值班来帮助有需要的学员。意外收获是,有学友水平很高(甚至有炳师的弟子),如邹同高同学就很专业,很无私的教我们练拳练剑,由于他们是从学员的角度看太极拳的,因而其讲解更易于理解练习,这也是我这次陈家沟之行的有所收获的一个重要来源——向拳友学习。

晚上炳师上课中,有80余人(据介绍原计划40人),学员热情很高,好半天围在讲台边不愿离去。炳师站在用一个乒乓台临时搭建的讲台上讲课,没有麦克风,但声音洪亮足够整个院子都能听得清楚,表述则是简洁明快通俗易懂。

果然与此前想到的一样,炳师的今晚讲课深度不小,需要好好消化吸收。炳师也强调,今天不是讲动作,而是要讲怎样在动作中贯穿要领,所以今天听课要有点基础。

核心仍然是松,松是衡量拳艺主要的标准,炳师提出了“松透”的概念,对此我理解是,每个动作,你总可以找到还没有松下来的地方,都找到并解决之,就是“松透”了。他还提出要“开”,开是指丹田要松开,不能收腹憋气,肩要开要通臂,各关节要放开。总体说就是要“松+柔+开”才对。松在6个点,颈椎/腰椎/脚跟/丹田/呼吸/全身。

从放松功的向前躬腰找到全身松柔的感觉(非太极拳的松),然后到直立时仍然要紧紧抓住这个感觉,然后加上开就是太极。

预备式先沉再起,第二步的沉,不是蹲,是全身的关节松沉。

金刚捣碓第一步的三个定位,高度-与肩同高/宽度-与肘同宽/角度-与胸部对齐,第二步就是一个典型的松落动作。收式(收腿动作都是如此)不是拉起而造成东倒西歪,应该是找到重心找到平衡进而带动身体收回。

开步时,开出的那只腿要有蹬劲,要灵活,不要给自己找别扭。

松来自于静~心静。2平2定:心平气平/定睛定身。稳定不是固定,固定一定是有肌肉在用力,而稳定靠的是平衡是找到重心。要做到外静内动(检查自己各处是否自然放松有没有憋住要不断调整),还要做到外动(各个招式的运动)内静(指身体平衡呼吸保持三不变)。

炳师还说,虚领顶劲:下巴放松为虚,后脑勺往上为领。百会虚领向上,尾椎松沉向下,形成对拉,松开骨节。

第三天(5月2日)


今天是来陈家沟的第三天,是全日白天课程的第一天,感觉收获满满。

昨天搜看了炳师太极基本十三式教学视频,赶上了课程进度,今天复习了前面动作后,还学了新动作“採”,属于发力动作,好难学,恐怕需要无数次的练习才能找到感觉。

全天练了四次站桩,每堂课的站桩,教练都有4-5次调整正架,下午教练说,动作比昨天甚至早晨都有明显改善,这对我来说是个意外的收获。我练拳以来很少站桩,偶尔想到应该练习也会一拖再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怕苦怕枯燥乏味,这次在课程的约束下老师的指导下周边同学的影响下,终于开始每日连续练习站桩,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要想方设法坚持下去。
微信图片_20210526175530.jpg

今天,我还就脚掌内翻的问题请教了陈红杰教练,回答的很干脆,解释示范都很到位,结合昨天拳友邹同友的分析演示,怎么解决之,已经有了明确目标与方法,剩下的就是练上身,问题的原因是两脚外摆偏大,还是要通过站桩调整使得整个脚板受力均匀,这又是一个很重要的收获。

今天,是去年7月开始进入武汉陈炳太极院跟随刘玄玄教练学习,走上练拳正途以来,第一次感觉有点累,好在恢复的也快。

上午,还旁观了推手训练,是张朋老师的课程,正如所愿,很精彩,由于来此地学习的人比较多,也不用担心缺少练习对手。这也是下次来陈家沟学习的内容。

晚上,炳师的课程很精彩,主要讲的是太极拳的运动规律-缠丝。印象很深的内容是,炳师提出,重要的是,我们要将基本要领贯穿于动作之中,在练拳时,每一个动作转换之际,我们要问自己,松不松?正不正?别不別扭?动作要慢,只有慢下来,还要经常一个人练,这样,你才有时间有精力去想要领,去贯穿要领。若能这样长期坚持,还愁功夫不上身?

炳师说,昨天讲的是静,今天讲动,动的核心是丹田,不是手,意念不能在手。丹田动带动髋动,带动身体,然后节节贯穿带动手动。

第四天(5月3日)


今天是来陈家沟的第四天,上午出门早餐遇下雨,所幸,北方的雨,说来未必来,说走就走了。

首先仍然是大课,8点30开始放松功,有教练在前面带拳,另有教练给学员调整动作,约需25分钟。随后是约20分钟的老架一路。

课中休息到9点45开始各项目小组训练。我的课程是,首先站桩15分钟,期间,老师有多次调整动作。我属于缺乏站桩基础的,每次课都需要多次调整。最初,教练根据我有跪膝的问题(即只是下蹲而没有后坐)提出,膝盖出来多少胯就要后坐多少,由此带来的上身前倾的问题,靠尾鱼前敛腹部后收来平衡,还会带来的收腹则要主动放松开来,保持丹田充盈饱满。

炳师在晚课中,也强调腹部不能收紧,也就是丹田要放开松沉。总的来说,站桩的目的是为了全身的放松,而不能在绷得很紧的情况下,站了多长多长时间。
微信图片_20210527085101.jpg

随后,我参加老架一路的正架课程学习,这几天,练了很多次的掩手肱拳,教练强调1有多大距离就打多大距离,没人专门留出一个掩手肱拳的距离让你打,2两手往后拉的距离都不要超过身体。

半小时后,开始我的正课基本十三式的学习,今天学到了”挒”,有四个步骤,线路简单,但都是不好学的发力。

再半小时,是基本功,首先开始今天的第二次站桩,教练继续给我调动作,也许是练了几天有长进,调整时间和频次有所减少。然后,再练掩手肱拳,最后是自由提问时间,我今天再次提出有关脚部翻掌的问题,还提了掩手肱拳中虚实转换和髋关节活动距离等问题。今天教练提出,这个时间,任何练拳的问题都可以提出。

晚上,是炳师五一晚课的第三次课。按炳师的话说,前两天讲的是理论,第一天讲的是静的规律,第二天讲的是动的规律也就是缠丝。今天起,就讲怎么运用,怎么贯穿要领。然后从老架一路的起式开始,逐个动作讲解要领……金刚捣碓的第一招,要把握“三度”,高度与肩同高,宽度与肘同宽,角度与胸部平行……

在每次讲课开始后,炳师都会先带领学员练习放松。有意思的是,几乎每次都有不同的放松练习动作,有学员笑称,关于放松练习,不仅仅有一个放松功,炳师还有一个放松工具聚宝盆,每次练习,你都猜不到,他会从他的的聚宝盆里,又拿出一个什么新的放松招数来,让大家有益又有趣!

第五天(5月4日)


来陈家沟第5天。继续学习。我目前每天学习练拳的内容蛮多,有两遍老架一路(上下午大课各一),两遍放松功(同前);四遍站桩每次15-30分钟(上下午老架一路正架班的课前内容各一和基本功课程各一);老架一路正架课程,基本十三式课程+基本功课程。然后,重头戏是炳师五一特训班课程,好充实哦,总体上也没感觉太累。

通过几天的学习,站桩的要领逐渐清晰,脚掌内翻(首先由拳友提醒我)的问题也在悄悄改变,但还要反复领悟与大量练习。若能最终解决,此行就是开了一个好头,幸甚。课中,陈红杰教练讲到,各个动作最后的沉肩坠肘都不是收,而是开,比如懒扎衣、斜行、单鞭等等都是如此。恰巧,近几天的五一特训班上,炳师也多次提到要开。

今晚,炳师在讲解老架一路的动作要领前,专题讲解了练拳时的呼吸问题。

炳师说,呼吸,就是一个自然现象,当你真正做到放松,做到气沉丹田时,就会是腹式呼吸,当你做发力动作时,就是逆腹式呼吸,它就是一个自然的变化过程,不需要你用意念去干预,更不是要你去刻意做到的练拳要求。由此看来,社会上广泛流传的所谓带气练拳,大概率又是属于玄学的范畴。

炳师还提到,丹田在哪?在肚脐下2-4寸的腹腔内百会穴与会阴穴的连线处——这是在尝试用现代科学观点解读中国古典智慧。

今天课间休息时,与一位学友聊了聊,她25岁,几乎任何时间都是张着嘴在笑,据她介绍,即将毕业于某高校,她去年就来过陈家沟国际太极院了。

据目测,目前在太极院学习的近百名学员中,中青年约占一半,这与以前练太极拳主要是老年人相比,年龄结构有很大的改善,武汉陈炳太极院也在重点向武汉的高等院校推广太极拳且收效不错,这真是个好消息,只有太极拳的受众扩大到中青年甚至少年,则弘扬国粹有望,更广大的国民享受到太极拳带来的健康快乐有望,少年强则国强,民强则国强。


第六天(5月5日)


在今天的上下午基本功课程中,站桩的时间都是全堂课,也就是长达半小时,可能是教练认为我练习几天了,可以加量了。根据教练的提示,我自己也会缓解疲劳了,比如身体前后轻微晃动,使得脚掌的不同部位受到的压力均衡从而缓解疲劳,身体高度的小幅度变动则可以使腿部压力缓解。

我想,经过这种较高密度强度的站桩训练,我身法方面的问题应该有改善,至少有良好的起步。

今天中午,又上街了,看了看村里的一个家庭拳馆,向拳馆教练了解了一下他们教拳的情况,算是接触了一下陈家沟的另一侧面。据说,整个陈家沟有几十家教拳的,陈家沟国际太极院规模最大。有趣的是,我在与该拳馆教练聊天时,提及学习单剑,一位正在一旁营业的老太太插嘴道,“想学剑先学三年老架(一路)”——这情景只有武术之乡才有吧。

微信图片_20210523153712.jpg

今天晚课,炳师继续讲解老架一路。今天炳师还就练拳中五指抓地的问题做了专题讲解,炳师提出,五指抓地是一种自然现象,不是需要去主动做到的要求,并且不是普适性的,只是在发力跳跃时的一种自然反应。比如站桩时,就绝不要刻意地去五指抓地,相反,应该放松。

今天,几个学员聊天,谈到,为什么要来陈家沟?
我汇总为:
1.圣地和氛围 特别容易激发你学习的热情。
2.开阔眼界,相对我们日常圈子,这里拳友多数都有一技之长,也有很高水平的,我们因此不骄傲。
3.便于交流学习,除了向炳师学,向教练学,还可以向学友学,有高手学员,从学员的角度谈体会,一说就懂。既学习又交朋友。
4.学院课程全面,基本是想学什么随时可以学。
5.这里培训班可以带你练基本功,因为是常住,有时间这么做。
6.练习的密度大,长功。

第七天(5月6日)


炳师在今天老架一路的讲解中,又多次提到“蹬”字,是说在开步时,要用脚跟内侧着地并用力蹬,蹬好后要检查是否松活柔,有没有别扭的地方。此时脚尖不要匆忙落地,要等到下一个动作需要时,再决定往哪个方向落地。后来在与其他拳友交流中,也多认为,这个蹬的方法,解决了开步后身体容易别扭的问题。

但是,在过去,我们总是听说,脚开出后落地要轻,要能收回来,按我的理解,就是不要用力。显然,炳师提出的蹬,是需要用力的。

今天,我的课程重点仍然是站桩,也是在上下午基本功课时,各站桩半小时,前几天练后没有哪里疼,昨天练后(也是各站了半小时)直到今早,腿都有点疼,但活动一下就好了。但今天就一直有点疼,但也没有到影响走路的地步。

过程中,年轻的教练周浩田也几次来给我细心调整站桩姿势,这小伙子本身的拳架潇洒漂亮。课间,我请陈红杰老师帮我拍了几张照片,拍下我经调整后合格的站桩姿势,以便于我回家后对照练习。
微信图片_20210523153704.jpg

课中,陈红杰教练提出了一个“重心分配”的说法,他说,有很多动作,起到的是重心分配的作用,比如金刚捣碓里的撩掌。又比如“收脚要近,出脚要远”的说法,也是起到重心分配的作用,使你易于做好下一个动作。

他在讲解掩手宏拳时,边演示边说,打击总会有一个点,点在哪里动作就可以停在哪里。关于靠,它的力点不仅仅肩头,而是肩头和胸部相连的三角区。这一说,让人有恍然大悟的感觉,不禁感叹,学拳一定要选个好学校好教练。

关于教拳方法,很多老师通常是将一个动作打完,让你跟着练习,练习N遍,期间,讲讲攻防意义,动作要领。至于你是否能练好那是你自己的事,最多就是要你多练,这种教拳方法,是很多人觉得太极拳难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炳师的弟子教练们,教拳方法就好很多,我体会特别深的,当是我们武汉陈炳太极院2002班的教练刘玄玄,他特别善于拆解动作,多复杂的动作,经他一拆,几个步骤分别练习,涉及到的基本功分别练习,最后合起来一练,OK!就这么简单。

晚8点,炳师五一培训班按时上课,今天继续昨天的进度,讲解动作要领......
今天,回程车票和拼车都已经确定了,7号晚上拼车出发,8号中午可以到家。

第八天(5月7日)


今天继续一天的课程,没有因为要回家了就放松自己,直到下午最后一堂课,还坚持站桩半小时,表扬一下自己(嘻嘻),陈红杰教练也是照常给我调整动作,也谢谢一下他!陈家沟之行,是他给我一个意外收获:为我的身法训练开了一个好头。

炳师五一特训班已近尾声,课程提高了我们对太极拳的认识。包括此次,我听过三次炳师的讲座,我感觉到,他有一套独特的关于太极拳的知识体系,其中至少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解读传统,比如关于呼吸/关于裆走下弧/关于五指抓地/关于丹田的解释等等,都属于此类,他尝试着用现代科学的观点来阐释我们民族的古典智慧,避免玄学的路子。

二是极具影响力的关于”松“的知识体系。松是太极拳的古老要求,每一位太极拳初学者最初接触到的概念一定是它,但在好多教拳老师那里,松很重要但太神秘,大多没法教你如何做到松。

炳师这个知识体系既包括松的要求,难得的是他有一套如何做到松方法,一个装满放松工具的“聚宝盆”,炳师以及他的弟子教练们,会带你反反复复练习直到你找到松沉的感觉,将其贯穿到拳架里去,理解松与太极拳的关系,松与劲(发力)与整劲的关系,这些都是炳师及其弟子们的了不起的建树,对广大练拳者至为重要,普惠大众,善莫大焉。

提高认识固然重要,但要做到“知行合一”,也无疑还要好长时间的练习才有望做到。

晚上8点,培训班最后一堂课开课。

炳师说,练拳一个人最好,可以心平气平,定睛定身,细心琢磨,贯穿要领,才会慢慢进步。如果跟一大帮人在公园里打,效果不会太好。

有拳友问掩手肱拳的方向,炳师说,是右脚脚尖方向,但如果右脚摆错位置,那就不行了啊!

炳师带全体学员练老架一路,练了45分钟,时间很长,这其中很多时间是用在了不断发问、不断调整上,这正体现了炳师一贯的教学理念。

课后,拼车出发。

感谢炳师创造一个这么好的学习机会!感谢各位教练的精心指导!感谢办公室人员热情接待!

陈家沟,再见!明年见!不见不散!
微信图片_20210529085406.jpg



微信图片_20210527085109.jpg
陈家沟国际太极院,陈家沟太极拳协会,陈家沟太极网,0391-6419999,电子邮箱chenjiagou@126.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陈家沟太极拳版权所有 Copyrights (C) chenjiagou.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温州三创网络
豫ICP备16002235号 焦公网安备 410825020002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