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976|回复: 9

内家拳漫谈 ——还原真实的太极-形意-八卦和内家拳 (原载来源于天涯论坛,稍作整理)

[复制链接]

381

主题

862

帖子

9712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712
发表于 2015-5-8 15:4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841919540165_2.jpg
写在前面的话:
    这是本人在天涯论坛上无意间看到的一个系列文章,觉得有见地,就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
    感谢读者的分享,欢迎原著作者认领。


内家拳漫谈
——还原真实的太极、形意、八卦


   第一节

     内家拳一词最早出现在《王征南墓志铭》,作者是一代文宗黄宗羲。黄宗羲学识渊博,无论经学,史学,天文历算皆有建树。他的儿子黄百家拜师于王征南,所以在王下世的当年便为他写了墓志铭。文中开头写道:“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内家。盖起于宋之张三峰。” 文中说张三峰是宋代道士。当时徽宗信道,召三峰觐见。张三峰在进京的路上“道梗不得进,夜梦玄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后人见到此文,往往觉得不可思议:一是夜梦授拳不可思议,二是以一杀百不可思议。

      该拳百年后流传于陕西,后来又流传于江南,具体经过墓志铭中有详细记载,文中不再赘述。明朝士大夫秉承宋朝士大夫的观念,对武人瞧不大起。但王征南却让黄宗羲刮目相看。黄宗羲在墓志铭中写道:”征南未尝读书,然与士大夫,则蕴籍可喜,了不见其为麤人也。”说王征南虽未读过书但是言谈举止却不像粗人。王征南最后生活穷困潦倒,但是终不鬻技,最后只剩孤坟一座,甚是凄凉。

       不想百年后却名闻天下。而这篇墓志铭定义了什么是内家拳:一是犯者即仆。现在在内家拳里叫搭手即飞,就是我和你一接触,你就要飞出去,没有拖泥带水。用陈发科老前辈的话“喊出一二三,就得决出胜负… ”。二是以小力胜大力。墓志铭中提到王征南比武都是一开始对手瞧不起王,但是一交手就分出胜负。而且有一个对手臂力很强,“四五人不能掣其手”,但是“稍近征南,则蹶然负痛。”所以内家拳并不是一般人以为的只要拳法中有练气的法门就算内家拳了,而是凡是符合上述两个条件的拳法都是内家拳。

      内家拳后来在清末的时候发展出了:形意拳、八卦掌和太极拳三大内家拳。但是如今练这三大拳的名家又有多少能做到上述的两个标准呢?甚至许多人提出了“要想四两拨千斤,自己先有千斤力”这种混合了外家拳的观点。这恰恰是当初王征南耽忧的:“今人以内家无可眩,于是以外家搀入之,此学行当衰矣 … ”

    内家拳易学难成。非天资高者不得成就,非有明师指导者不得成就。练内家者,首重天资,这个天资并不是指智商。在内家拳里,天资就是对身体的控制力和身体的协调。内家拳的用力方式有别于外家的用力方式,练内家的人把人发出去的时候自己是觉得没用什么力,有这种感觉不是因为自己的力气比别人大。大部分的内家高手你让他去拎个10公斤的东西他都费力,但是和别人搭手,把人发出去,能玩一上午。为什么?因为他发力的时候用到的肌肉和关节和外家拳的是不同的。而且使用这些肌肉和关节的时候,全身需要高度协调,也就是拳谱上说的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所以如果对身体的控制力不行,注定成就不了内家拳。(当然也成就不了其他的运动)

    但是古人也有办法提高对身体的控制力,那就是桩功。不仅仅是内家拳的三体式、浑圆桩,马步也是。有人单纯的以为马步靠增加腰力腿力来稳固下盘,其实增强腰力腿力是副产品。若是马步真是靠增加腰力腿力来稳固下盘,那为什么咏春拳把四平大马改成二字钳羊马后也是高手辈出?现在的人认为下盘稳固是因为腰力、腿力够强,其实腰力腿力不是下盘稳固的主要因素,主要因素有两个:一个是身法(身形),一个是内裆劲。身形好掌握,就是身子稍稍前倾。(但是前倾时不要挺胸,有裹合之意)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一下:站好马步后,先保持身体笔直让人推你胸口,再把身子稍稍前倾后让人推你胸口,看一下哪种更稳定。

    内裆劲是什么?这就比较难说清楚,勉强说的话就是你站桩的时候感觉身体的重量是放在大腿和脚掌内侧。从实战角度来讲内裆劲比身弓重要。

    咏春拳的祖师就是掌握了内裆劲后,把四平大马改成二字钳羊马。这样一来二字钳羊马不仅使下盘稳固而且步伐灵活更适合活步发力。学武人就要这么比较着学:为什么当初要这么改拳,研究里面的身体结构的变化。不能简单的听个结论:“女人站四平马不好看”就行的。包括为什么李洛能把蹲丹田改成了三体式?为什么杨露禅把陈式太极拳改成了杨式?这些问题的答案绝不是什么防止真传外传或是什么八旗子弟娇气这种见识狭窄的答案。要真能把里面的关键问题弄清楚了,你才能有所成就。但是这种自己能研究出来的人少之又少,这个时候就需要个明师了。

    明师不仅要告诉你怎么练,还要告诉你为什么这样练。比如说形意拳里校二十四法,一个明师不仅要告诉你什么叫沉肩坠肘,还要告诉你为什么要沉肩坠肘?不沉肩坠肘的后果是什么?不这么告诉你的师父要么就是不想说(或许觉得你暂时还听不懂或者想磨练你一下)要么就是他自己也不会。有的时候师父一句话,就能让你功夫大涨。但是师父不说,永远隔着一层窗户纸。若是资质高的人兴许就自己捅破了,但一般人就得靠师父了。其实这层窗户纸是一个盲点,明师一看就知道。自己就很难看清了。

    怎么样挑个明师呢?就是试手。试手的时候一定要认真要用力气。(但是不是让你不择手段和穷凶极恶)如果你是个什么都没练过的人,这个师傅还不能轻而易举地胜你,那你可以直接走人了。若是你是个练过的人,那你就自己要有眼力见。如果这个师傅在和你试手的时候有你没有的东西,哪怕你能赢他,最好还是给他留些面子,要向他虚心请教。如今要找个绝世高手当师父很难,大多数武师只得了一些东西,比如有的人整体力好,有的人步法灵活,但是不全面。但是只要他的东西是你没有的,就值得你和他学习。





c45c5e739dad850d6173f7b4ef6bb4bf.jpg
何意千锤百炼刚,化为缠丝绕指柔。 —— 知行合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1

主题

862

帖子

9712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712
 楼主| 发表于 2015-5-8 15:58:0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节 内家拳到底内在哪?

  内家拳到底内在哪?我以我的心得说说,考据派莫要拍砖。其实研究出内劲是什么,也就知道内家拳是怎么来的。现在言内家者,必言丹田力。言丹田力,必言及打坐、内气什么的,我可以负责任地说现在说这些言论的都是胡说八道。内家拳的内劲是从外三合来的,(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练内家者先通过外三合出内劲,再通过内三合保证在迎敌时能正常发挥。只是前辈们当时是用当时他们理解的词汇来形容拳里的东西,所以用了些我们现在看上去比较玄的词汇。但是现在的人还用原先的词汇,要么就是他不愿说所以故弄玄虚,要么就是他完全不懂所以只会鹦鹉学舌。

  当你做到外三合后,身体出来的力对于对手来说是十分巨大的,不可抗拒的,但是你却觉着你没有费劲。有时候,若是出手快一点,对方会觉的心脏被直接打了一下,而且这股力是能穿透一般的护具的,绝对不像别人说的带上拳击手套内劲就出不来了。古人因为不能用现在的词汇来形容这种力,所以就叫它内劲。

   那什么又是丹田劲呢?在发力时,手脚一动需要身子配合,而只要丹田一动,身子就能动起来,这就是用丹田力了。

    但是现在练的人往往只是肚子前突,身子其他部分根本没有动,所以根本发不出劲。这种人要么对内家拳失去信心转而攻击内家拳要么就是拼命的练小肚子。更可笑的是还以能练出肚子能把重物弹起来的这种杂耍技艺为丹田劲。

   真正的内劲在发劲的时候根本不用发声、憋气、把脚震得震天响。真正发劲的时候就合常人走路差不多,所以拳谱上说打人如走路。

photo_(8).JPG
001w1a9lzy6I1KNsraYc4&690.jpg
何意千锤百炼刚,化为缠丝绕指柔。 —— 知行合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1

主题

862

帖子

9712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712
 楼主| 发表于 2015-5-8 16:25:0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节  说说无极桩

    三大内家拳必以无极桩作为开始,然后无极转太极,太极转三才。民国时期的武术书都是以一大堆道教词汇来解释什么是无极,什么是太极,无极如何转太极,讲得详细点的还把周敦颐的太极图拿出来帮助读者了解,但是如果真有读者靠书里讲得悟出了无极转太极的真谛,我绝对佩服您的聪明才智。其实无极、太极一点都不玄,只是前人对重心变化的形容。若是有聪明的读者看到上面的那句话应该就能悟到了。
   
    我和师父学拳之初,师父教我无极桩和太极桩只用了10分钟。首先,他让我双脚与肩宽就这么站着,然后拿手轻轻地推了我一下,立时就觉得站不稳了。我当时已经学过形意拳,也曾站过40分钟的三体式,没想到被师父轻轻一指头就戳得站不稳。当时我惭愧得抬不起头,没想到师父说了两句话我就能站稳了:第一句话是把脚脖子松下去;第二句话是把身体向前倾斜一点,不要挺胸。接着他再拿手指推我胸口我就能站稳了。师父接着说,以后练拳身形始终要这样,不能挺胸抬头。然后接着就不推我胸口,而是推我的左肩窝,说:“把重心调到左边。”我调到左边后,身子也就稳了。然后对我说这就是太极桩。


    其实无极桩就是内家拳最基本的身姿,而太极桩练得则是最基本的重心转化。这就是无极桩、太极桩的奥妙了,古人把已知的东西套在玄虚的话上自己是看得懂,可是外行参一生都未必参得出来,这也是为什么一般人觉得拳谱上什么都没讲,但是等他练成了却又觉得拳谱上把什么都讲了的原因。另外师父在推我的时候用的力是不大的,如果力再大上去就要变换身形和脚步了,练内家拳的最忌讳一招用到死,因为是招总能被破。只有练到懂劲后才能突破招式的限制。




zz1.jpg
何意千锤百炼刚,化为缠丝绕指柔。 —— 知行合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

主题

1548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62
发表于 2015-5-8 16:4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周老师分享,必然是好文章。
看了下,似有收获。
小菜根香,寻其,谈何容易? 大道无言,应明理,当弘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1

主题

862

帖子

9712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712
 楼主| 发表于 2015-5-8 17:29:1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节  说说内家拳的基本桩功

    这里说说内家拳的基本功,其实不论蹲猴桩也好,三体式也好,甚至八卦掌的夹马桩,其实要求都一样,都得校二十四法和达到六合的标准。

    只是各个桩表现出来的侧重面不同所以会让外行以为不一样:像蹲猴桩其实就是侧重于裹。形意拳老三拳:裹、践、钻,裹最重要。没有裹,你的力就外抛,别人自然而然地就和你顶上了,就算你能把人打出去,那也和内家拳没啥关系,内行一看,还是个死力气,所以蹲猴桩侧重的就是个裹字。真要能做到这个裹了,后面的五行十二形你一天就能全弄明白了。但是还是要练,不是说你一明白就是绝世高手了,那为啥这个桩又叫蹲丹田呢,因为这个裹是靠两侧的腰肌向里收完成的(我的感觉上是如此,个人的感觉会不一样,所以有没有做到要靠师父指点和师兄弟之间的互相印证)。

    李洛能得了真传,就把三体式作为入门桩了。三体式更侧重于迎敌的时候要守中用中,所以在裹字上就表现的不明显了。而八卦掌的夹马桩更侧重于练习内裆劲,所以表现形式又不一样。到了大成拳的浑圆桩,它每个点都侧重了,却每个点都不明显了。所以千万不要说哪个桩最好,你认为的最好,是因为你适合这个桩。内家拳的桩出来的东西是一样的,你程度到了,就不会有门派之见了。

    而站桩则是要检验。有的人一站两小时,其实别人稍稍一碰你就站不稳了。而有的人力气大,站三体式前胳膊可以架个人,但是碰到懂的轻轻一搭手也站不稳,这都是没明白站桩要站出个什么东西。

    站桩要站出个六面浑圆劲。怎么说呢,就是有人往前推你拉你,往两边拉扯你或是站在你后边推你你都要能站稳,这就是六面浑圆劲。但是你能站稳不是靠一动不动站在那,而是靠身弓的变化和重心的调整来实现的。所以说站桩要站活了,不要站死了。不要以为站桩是一动都不能动的,真这么以为你站再长的时间也出不了高功夫。站桩就是要站到对身体和重心的控制能完全随心所欲。这才是站桩的目的!

20.jpg
d01373f082025aaf3df91810ffedab64024f1a25.jpg
bgp=0.jpg
bg9.jpg
bg=0.jpg
04.jpg
90.jpg
3c.jpg
zg01.jpg
zz1.jpg
自强站桩.jpg
何意千锤百炼刚,化为缠丝绕指柔。 —— 知行合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1

主题

862

帖子

9712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712
 楼主| 发表于 2015-5-9 13:56:1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节  说说力从脚起

  内家拳常说不要用手打人要用身子打人。什么叫用身子打人?那就是用脚。用脚一是为了步伐,二是为了发力,三是为了能在移动中发力。大多数内家拳练习者往往站在原地发力很漂亮,但是你让他在移动中发力他就发不出来了。这也是为什么练内家拳的实战不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会在移动中发力。内家拳的人哪怕到了懂劲的的阶段,或者说你练到了暗劲或者化劲阶段想要实战也要经过专门的实战训练,不然上台一样被人打。发劲是内家拳最难练的,师父也往往在这个时候设个坎或者留一手。不过这里先不讲发劲,先讲个练习发劲的入门级的东西:怎样体会到力从脚起。

    一说到力从脚起,最多的人就是用腿猛蹬,结果在推手中往往被力气大的人给按住,怎么蹬都蹬不了腿,几经打击后只好苦练力量,日后能和力气大的人顶顶牛了于是感慨果然还是力量重要,要想四两拨千斤先得有千斤力 … … 可是你想过没有,杨露蝉体型不大,他在京城中肯定和摔交高手切磋过,蒙古摔跤手那体型哪有小的,可是人家为什么就能被称为“杨无敌”?因为人家根本就不是用腿猛蹬。内家拳里有两个式子最能体会这个:一个是心意六合拳里的鸡形大劈;一个是太极拳里的走猫步(本人走猫步都是直接走得杨氏太极拳的搂膝拗步)陈氏老架里的上三步都行。

    我当初见师父的时候,师父要试试我的程度。他叫我做了个鸡劈。我练得鸡劈是拗步,要求左肩和右膝在一条垂直线上,左腿膝盖蹲下后顶在右小腿肚中间。当我做好这个姿势后,他把手放在我的左肩上说:“你出来嘛。(意思就是让我起身)”在那种身子拧成那种姿势下当时我感觉全身没有可以用力的地方,怎么也出不来,师父说:“你看过跑步选手是怎么起跑的吗?”我听了以后身子稍微前倾(其实就是调整身形)同时在后面的左脚掌一蹭地,身子就起来了,师父也是这样认可的我。他认为我一听就能做出来(但还不算功夫上身),是属于可以练出来的,后来师父说你身体比较胖蹲着练太幸苦,心意拳你把主要的几个招数的劲路搞清楚就行,还是和我练太极拳吧,后来我就主要练习太极拳。练太极拳,师父让我先练习走猫步,但其实用的是搂膝拗步。搂膝拗步也是做到后腿弓前腿伸的那个动作时,师父让我停在那,然后用双手按住我两边的腰胯部位。然后说:“你出来嘛。”结果我出不来。师父说:“你后腿直接就一蹬那就是和我顶了,你本身又是处于背势,当然出不来了,你要先把身体移进来再蹬腿。”于是我先保持后腿不蹬,前膝向前弯曲的同时前脚踩,带动身体前移后再把后腿伸直这样就出来了。有时候试这个动作,别人会把手按住你的手,这个时候如果你手上使劲或者你手什么劲都不用那你也出不来。前一种情况我们叫顶,后一种情况我们叫丢。如何体会初步的不顶不丢呢?你只要像解放军拼刺刀那样拿根棍子,让人拿手顶住拿根棍子。你下身像猫步那样一动,手臂只要维持你持枪的动作,你的手臂自然会做到不顶不丢。细细品味其中身体的运动细节,你自然会了解到怎么做到不顶不丢。





何意千锤百炼刚,化为缠丝绕指柔。 —— 知行合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1

帖子

85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53
发表于 2015-5-9 14: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心悟还需体悟,知行合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1

主题

862

帖子

9712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712
 楼主| 发表于 2015-5-9 14:03:1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节  太极拳论

    这节我会就我习拳的心得讲讲太极拳论。王宗岳和张三丰的都会讲到,先讲王宗岳的。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古人说得话我们往往觉得玄而又玄,练拳的人往往为了一个太极这个名词都能成为国学大师。其实拳就是拳,古人得了东西就借用当时的语言说了出来。

    那太极为什么是动静之机,阴阳之母呢?这就要说内家拳的技击技术了。常见到有人讲在推手中应该怎么制住对手,其实那都是有人配合才能做出来的。真正的推手中,对手是不会给你思考时间的,你只能用本能反应。本能反应人人都有,只不过在交手中往往不是软就是硬,本能反应出不来了。在推手中,你有了本能反应,身体就会跟着对手自动调整,根本不用你去想。那个时候,对手越用力,你越舒服,把对手发出去得越远。所以用四个字可以解释“动静之机,阴阳之母,”就是一触即发。太极拳乃至整个内家拳就是靠本能反应打天下。

    从“动之则分… … ”一直到“而理唯一贯”就是对本能反应的描述。

    无过不及,讲得是掤劲。掤劲是太极拳里最难练的。因为在推手中你一接手就要掤住对方。怎样是掤住对方呢?比如对方往下按你的手,他往下按多少,你就随他多少,要不丢不顶。丢就是对方按多少,你比他下得多这就丢了,顶就是你没他下的多甚至你还往上。但是刚才说的都是形容,不是练法。形容就是告诉你怎么叫掤。练法上不是这么练得。所以理唯一贯,这个一贯的理就是训练出来的本能反应。

    从“招熟而渐悟懂劲 … … 不能豁然贯通焉”是讲练出本能反应的步骤。

    先要招熟,招熟不是能做出动作就行了。招熟是每一招的劲路你都完全清楚,而且能走得出来。等到招熟了,就已经有基本的听劲了。听劲就是对方的力怎么来的我是知道了,但是怎么应对却不知道。这个阶段就要把拳招的劲路用活了。

    比如挤劲,拳架里是两手在一起的,在推手中你能两手不在一起也能做出挤劲那你就往懂劲的路上走。懂劲其实就是完全掌握了本能反应,到了懂劲对你就没招式了,你怎么做都是对的。懂劲后就越练越精,越往后,你一搭手就知道对手的劲路在哪,重心在哪,空档在哪。但是你要练到懂劲非有明师不行,有明师了还要看天分看努力。而且内家拳是挫折教育。有时你感觉懂劲了,第二天又不行了,而后怎么练都不对,可是歇了几天后,感觉又来了。所以拳论说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

    从“虚领顶劲…  … 退之则愈促。”是讲得推手时的要领。

    首先自身要做到虚领顶劲,气沉丹田。虚领顶劲就是虎豹头,下颌微微内收。气沉丹田其实一种形容。真能做到气沉丹田,本能反应立马出来。怎么做到气沉丹田?其实重点在脚腕上,脚腕一松,全身自然而然地随脚腕下沉而下沉。别人来推你,把力集中在脚上使用。而不是平常的我哪里受力哪里紧张。做到这个,就是气沉丹田了,本能反应来了。

    “不偏不倚,忽隐忽现” 是在交手时要变化重心,但重心的分配始终是三七开。

    对方的力从左面来我就把重心调到右边,左边就虚了。他到右边了那我就调到左边。身子一活,接下来就容易了。他的力要往上抬,那就再让他往上一点。他要按我下去,我就还要再让他往下一点。他突然往前推我,那我还要把他的力拉长点。他退了或者烂掉了,那我也不客气直接就脚踏中门不落空了。

    最后几句话不能漏过,不要以为只是单纯的赞扬。所谓“羽不能加,蝇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是点出内家拳临场状态。

    前半句是点出松的特点。什么是松?就是别人一搭你手然后马上拍你的胸口,如果你的手完全没反应过来或者说是慢半拍去格挡了,那你就不是松。人家一搭你的手想要再动,你的手马上能附着对方的手动才是松的标准。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则是要懂劲后得到本能反应。英雄所向无敌就是靠的本能反应。




579181_518193368209637_1702645483_n.jpg
u62984842_134d7831495g214.jpg
Chen Bing 001a.jpg
何意千锤百炼刚,化为缠丝绕指柔。 —— 知行合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1

主题

862

帖子

9712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712
 楼主| 发表于 2015-5-9 14: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节  张三丰的太极拳论

    如果说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是对太极拳的形容描述,那么张三丰版的太极拳论则是讲怎么练习太极拳。当然这也可以应用在其他内家拳上。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穿。”

    什么叫轻灵?首先身体要轻灵。身体轻灵的标准就是我上一节讲得松的标准。其次是要精神轻灵。精神轻灵就是你的对抗意识要强:对方一动,你就要有应对。

    何为贯穿?在练拳时和技击中,做动作要节节贯穿。由脚到膝、到胯、到身子、再到肩-肘-手腕-手指。说是节节贯穿其实是一起动。但是说一起动又有点不精确。因为动的时候部位和部位之间有一个极细小的时间差,所以说是节节贯穿。

    “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

    气宜鼓荡说得是练拳时练拳时精神要饱满,不要憋气。但是又不能像练硬气功外家拳那样把精神全都外泄出去,处处用力大叫,所以说要神宜内敛。

    所谓无使有缺陷,是指你的拳架里的劲路都要弄清。比如为什么搂膝拗步要先搂膝后推掌,为什么云手的时候头要跟着手走。这些问题不搞清楚,你打得拳就不完美。可能在外人看来你打得很漂亮,但是劲路不懂拳打得再漂亮也是只纸老虎——一戳就破。

    所谓无使有凹凸,是指手脚的收束伸展都要符合规矩。比如肘不过肋,你在吸人家的时候,不能把肘伸到肋部的后面。这样你就把对方的力全部吸到你身上了。而手臂伸展时将手伸得直直得话,人家稍稍用力就能引动你了。

    无使有断续处是指在练拳时不仅单招之间要连贯,招与招之间也要连贯。同时在练拳时身体上下内外各部位都要协调一致,不协调的话力就断了,不是整体力了。

    “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起,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

    内家拳要求力要沉到脚底,手上只要保持维持的力。所以说其根在脚。发力的时候,脚下一踩,手上再动,所以说发于腿。说主宰于腰倒不如说是腰和胯。腰胯是身体的大拳头。腰胯和手一起配合,手上不用力,脚下用力才能发出整体力。最后这个力要达于手指。所以形意拳里三顶里要求指顶,而太极拳里则要求坐腕展指。由脚而腿而腰的配合必须贯穿始终,哪怕动步的时候也要如此方能得机得势,不然你在移动中,移动前和移动后身子散乱受不了力。八卦掌的转掌其实就是训练移动中身体时时要整。这段最后再次强调其病必于腰腿求之。

    在交手中,对方力大,你要加强的不是手上的力,要加强的是脚和腰胯向内裹的力。

    “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则有后,有左则有有。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

  不在外面是之行拳交手时力不外抛。后面则是讲交手的策略。你要让他往一个方向去,必须先往另一个方向骗他一下。先让对方以为你是要往这个方向引他,他必定反抗,他一反抗,就顺着他反抗的方向发他。一发一个准。文中则是用向上发人做了个例子。越是高明的人骗对方的时候,越是让对方察觉不到。他们是用身体骗的。他们用整个身体把你的一部分给引动,接着就等你动,你一动就出去,不动他们就进来。

  最后一段讲虚实要分轻。其实打人靠的虚实变化。实以打人,他若顶,则实变虚避开他的实,虚变实打他的虚。在拳架中,招招的虚实也要分清。身形变化时的虚实是怎么变的?从挤到按的虚实又是怎么变化的,这些都要搞清楚。虚实变化时周身也要节节贯穿,否则变化就断了。

  现在外界的形意拳都是外家拳的套路。真正的形意拳是一交手便发劲,把人发出去。所以给对手霸道的感觉说形意拳刚猛。其实三大内家拳都可以刚猛,只是八卦掌发劲是在身形一转以后,人是打着旋栽下去。太极则是避实就虚让人顺着自己的力出去,所以这两个给人感觉温柔一点。形意拳多用截劲,在你未发力时就发劲,所以就霸道。但是发劲时全身是松的,只不过五脖(手腕、脚腕、脖子)微微用力,所以对手感觉不到你手上的力,所以就挡不住。





560828_10151228400376406_1462535198_n.jpg
chen-bing-1.jpg
10375a_1719de9a4c6be869ee8c2cd0b0ebdfd9_jpg_srz_965_644_85_22_0_50_1_20_0.jpg
10375a_4e78810caed60b2c2fb3ea09e25e1244_jpg_srz_965_644_85_22_0_50_1_20_0.jpg
10375a_4e7656e901e8647b2ddaca2595a50833_jpg_srz_999_666_85_22_0_50_1_20_0.jpg
DSC04226.jpg
何意千锤百炼刚,化为缠丝绕指柔。 —— 知行合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帖子

7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7
发表于 2016-7-15 14: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陈家沟太极拳学校    陈瑜太极网    中国武术协会网    全球功夫网    中国太极拳网    陈家沟国际太极院官方微博    瑞士陈炳太极院    北京陈炳太极院    美国陈炳太极院    智利陈炳太极院    意大利陈炳太极院    合肥陈炳太极院    厦门陈氏太极拳网    上海陈炳太极院    太极网    以色列陈炳太极院  
 
陈家沟太极拳版权所有 Copyrights (C) chenjiagou.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温州三创网络
豫ICP备16002235号 焦公网安备 410825020002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