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697|回复: 1

太极拳之“构”(罗永平)

[复制链接]

521

主题

738

帖子

987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878
发表于 2014-9-25 14:5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极拳之“构”

    看到这个标题,你一定会很诧异,太极拳哪有“构”一说?哎,你还别说, 修炼太极拳者对“构”的概念多半是陌生的,因为笔者询问过N个太极拳者,均茫然无解。其实。“构”并不是笔者的臆造和发明,而是陈鑫老先生所说。

    何谓“构”?《陈氏太极拳图说》卷一,陈鑫在讲解第二势“揽擦衣”时说:“下着之机已动于上着之末,而后下着接住上着而起,是为构。构者,下着之榫(原文是“笋”,应为“榫”,为理解便宜,均以“榫”说—笔者注)与上着之榫相接而合者”。很清楚,陈鑫用“榫”作比喻,讲解太极拳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处要象器物利用凹凸方式相接那样匹配恰当、灵活圆润、自然不留迹,这就是“构”。

    那么,“构”于太极拳何是说呢?我们知道,太极拳如长江之水连绵不断,不能有意丢、劲断、怠滞之感。陈鑫说,“拳之一道,进退不已,神气贯串,绝不间断”就是如此。但是,“尝见人之耍拳,上着未完,即欲停止,一停止,其气断,其神散矣”。要不然,“此着未完即欲打彼着,及打彼着未完,而更欲打下着之下一着。如此躁心,何能细心揣摩,而知其内劲之起落,精神之充足乎?欲速者恒犯此病,故终无成功”。陈鑫指出了太极拳者常犯的两个通病,一是滞,二是急,这两个毛病就是没有“构”好。“构”不好,终究是练不成太极拳的。可见,陈鑫对“构”很重视并有重要思想的。

    陈鑫为什么对“构”如此重视、强调?这是因为太极拳“构”不好,于盘架子断断续续、急急躁躁,太极功夫上不了身;于推手凹凸明显,弧形、缠丝棱角分明;于散放交手劲显于外,转动僵硬呆滞。

    这么重要的“构”,太极拳届似乎无人说及,何故就笔者手头资料,不见诸多太极拳名家、理论家、爱好者提及和阐述?

    笔者以为,陈鑫所说的“构”,就是太极拳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转关”亦或是“转换”。

    传统太极拳是几百个动作组合而成的肢体运动,动作与动作之间的变换、上一动作向下一动作的转关无时不在,无动(作)不有。其转关要做到自然天成、不留痕迹,非一日之功,一时之力。

    首先,盘架子时要慢,一个动作一个动作慢慢运行,仔细体会。记得上世纪70年代,当时南京练陈氏拳的速度比较快,8分钟一路拳练完,还说陈照奎大师要求的。是的,陈照奎是这么要求的,但忽略了8分钟是成型的具有一定水准的陈氏拳速度,而非开始练太极拳者的速度,开始这么练法,那是欲速则不达,是饮鸠止渴。

    我(们)当时练陈氏太极拳就很慢,有人还嘲笑我(们)陈氏练得像杨式,是错误!但,在徐忠琦老师教授下,我(们)坚持慢练,笔者当时练习的一路拳慢时可达25分钟,一般也在20分钟左右。当然,一定要与呼吸配合(此点以后再议)。就是现在,笔者的一路拳也在18分钟左右。慢练的好处显而易见,她致使笔者对劲路运行、丹田内转、内气鼓荡、转关流畅等有说不尽的体悟,非语言能够表达。今再品陈鑫的教诲,耍拳“须慢慢运行,能慢尽管慢,慢到十分功夫,即能灵得十分。惟能灵到十分火候。斯敌人跟不上我,反以我术为奇异,是以人之恒情也”是多么的正确和深刻!

    其次,在慢练的基础上,才能静心揣摩动作与动作之间腰胯旋转、劲路行走、呼吸配合、穴脉贯通等的转换过程,犹如榫头对榫眼匹配的自然。上一动作结束之时就是下一动作之开始。比如,陈氏拳一路“单鞭”接“第二金刚捣碓”势,上一动作“单鞭”结束,即“第二金刚捣碓”始:右手沉、腰左旋,左手捋、腰右旋,同时胯前移撇左脚,左手上撩,右手随着右脚上步抄裆……转关完成。所以陈鑫说,每一动作“即上着之终,下着之始。其接骨斗榫处是为过脉,血过脉处当思如何备脉贯通,不令间断”。这样方能“构”的自然流畅。

    再次,要使“构”的自然流畅,“意”犹为重要!动作与动作的转换虽体现在外形,实则要隐现“意”的带动或者是引动,否则就是机械性的肢体运动。“意”简单地说就是意念、意识,太极拳要求用“意”,同样,动作的转换也要用意,用意去想、用意去引动。我们常说“形断劲不断、劲断意不断”,在“构”的过程中,外形和劲路的停、滞不可怕,可怕的是意断!如果意断则形散、则劲无、则“构”乱,势不成势,脉不成脉。只有用意去“构”,上势与下势之间的转换才能自然不留迹,才可一势接一势,势势相环、着着相扣,连绵不断、行云流水,才是好“构”!才能得机得势,这是关键所在!

    诚如陈鑫所说,“构”者不是求以姿势、动作,而在于“合之以神。神气与上着无间,方为善于起始。所谓得势争来脉,来脉得势,以下势如破竹,无不得势,此是最关紧处”。

    陈鑫对太极拳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大加议论,无不透露出陈鑫对此点的关注力度,用“构”这个字来表述,用“榫”来作比喻,并且喋喋不休反复解释,甚怕太极拳者不懂、不明,可见陈鑫对太极拳修炼者的良苦用心!所以,陈鑫最后不得不解释说:“以上所言,往往重三叠四,絮语不休者,恐人未详其故,故如此”。

    既然如此,太极拳者就要潜心揣摩“构”,重视“构”,实践“构”,在“构”的过程中体味太极拳真谛!

                           (发表于《少林与太极 》2008第8期
mitaij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1

主题

5064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59
发表于 2014-9-28 15:2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陈鑫被称为太极理论家第一人,其理论通俗易懂,令人玩味无穷,罗先生的深刻体会,对拳“构”的理解和解读,令太极拳爱好者称道。有人说,看起来太极拳,很简单,比划两个动作而已,其实不然,凡事应有道,其中的内涵,非一日之功能理解的,比如说,打拳慢的问题:有很多学习太极拳的人在体会和讨论,从实践中去摸索,由不懂到懂,由快到慢,由慢到快,最后还是以慢取胜,这需要时间的支撑,需要不断的磨练,积累和亲自体会,才有发言权,学习心得,这个栏目就是为那些学拳,打拳过程中有体会者准备的平台。只要能对他人有帮助的帖子,我们欢迎,并且推而广之。
    我想告诉学拳者,练拳的过程中要先明理,慢慢琢磨,弄懂每一个细节,盘好架子,打好基本功,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转换,是否符合“构”的要求,文章生以“榫”生动的比喻,学习者易懂。
怀柔太极拥有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陈家沟太极拳版权所有 Copyrights (C) chenjiagou.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温州三创网络
豫ICP备16002235号 焦公网安备 410825020002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