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3
60
623
高级会员
http://www.taijixiaojia.com/bbs/dispbbs.asp?boardID=7&RootID=22619&ID=22619
呵呵!从不关心小架今天终于找到个小架论坛,老朋友都在那边高手也多,我是从没练小架,但是越练杨式大小架越感觉和陈式小架雷同,阿炳好象也是练陈式大架的还真是明白人。
使用道具 举报
907
3264
868万
论坛元老
赵堡承架我也曾练过2年,小架方面的老师也多有接触,其实都是大同小异的。
(另外小架里面也有大架小架之分)
太极拳只要符合太极阴阳大道之理便是好拳,实在搞不懂为什么许多人老是喜欢在拳架上做文章,
什么“秘传低架子”,什么“真传功夫架”,还不是换件“衣服”罢了,
架子大小高低,动作刚柔疾缓,不过是件衣服,
为什么不看看穿衣服的人呢?
是没什么区别,只是觉得顾留磬不该误导大家,顾先生晚年既然能修改《四字秘诀》作者之考证错误,但始终不能勇于承认小架先于大架。
动之贵微、发之贵骤,真正能用于实战的一定是朴实无华的,去打一架一切就会明白。
陈长兴和陈有本同为陈家第14世子孙,陈长兴的年龄比陈有本大9岁,两个人去世的时间都差不多。两个人对拳法拳理体认不同,所以拳架也有所不同。
老架由陈长兴传给自己儿孙,小架由陈有本传给自己儿孙。
其实我很尊重走四方拳友的,你的一些帖子和跟贴都很有水平。有些事情我也懒得讲,最近老想回山里种点小菜,念点老经,也许这个愿望下个月就会实现了。动作圈子的大小在我看来其实是不要紧的,如果动作圈子越小得到的功夫和功力就越快,那还不如一开始就练武式太极拳。圈子的大小其实也是内在的东西,内练的东西,和动作无关。
郑瑞从小跟父亲郑悟清学拳,还常常和父亲一起到和师爷家去接受指导,后来一直推广“赵堡太极拳小架”。后来他父亲郑悟清晚年时又收了一个弟子叫刘瑞,教了刘一套和自己年轻时风格不同的拳架,刘瑞把这套拳定名字为“赵堡太极拳承架”。
现在刘瑞名满天下,他的“承架”也广为认可,但我们不能说和他拳架不一样的郑瑞的拳就是不正宗的,不出功夫的。
传统太极拳练到一定阶段,对动静,虚实,开合等的理解完全在内里,圈完全在意里骨里走,内气,内劲完全是收敛入骨的,我的体会是陈式大架走暗劲阶段劲都懒得发了,根本不想再把练架子看的很重了,感觉自然最好.
武式太极拳从开始追求的神意气,在道家即性功的练习,形式和圈虽然看起小,但气势要求却大,点中求阴阳,和陈式大架小架的练法不一样,按性命双修来说,武式和陈式小架偏重性功的修炼,陈式大架偏重命功的练习.
按我陈式小架外行的直观感觉陈式小架是陈式练习者的更高追求,小架看式简单但内练要求比大架更高,对阴阳的理解完全在骨子里,并不在形式上.
316
2997
1万
一层功夫一层体会。尽管事实固然如此,然而功夫不到,依旧无所得。相比而言我更喜欢“条条大路通罗马”,功夫只在有心人去下。小架也好,大架也好,新架也好,老架也好,不都练出了一代代宗师、名手?
还要看什么功夫,技击、养生、修命、修性都是练功夫。
从命功的角度讲陈发科先生比陈鑫高,然而从性功的层面说陈鑫又远在陈发科之上,近代太极拳界真正做到性命双修的唯孙录堂先生。
我上面许多所讲的完全是自己体悟和认知到的,论坛无知音,大家慢慢练吧!“太极十年不出师”我们还年轻有的是时间。
59
750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用微信扫一扫互动赢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