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31
412
3959
论坛元老
我的练法是:身体微微下沉,同时两臂以手腕领劲上抬,意贯中指,脊椎对拉舒展,注意虚领和松臀。 听课以后, 我猜想下沉与否不重要,关键是做到松,另外,两手沿自然弧线上抬即可,往前送是为什么?
使用道具 举报
怎么没人讨论呢?我确实想弄个究竟。我还是谈谈听了第三课之后的体会。 有个问题想了几天,算是明白了。--- 我为什么非常喜欢这个讲课?老师讲拳有个特点:根据生理知识讲动作的要求多,而讲感觉少,很明白。例如:拳友问丹田怎么松?老师说做仰卧起坐体会一下。我猜想这个问题会有很多答案,就我知道的,可以用易经八卦,可以用意念解释,可以从规矩要求讲解开,还可以用个人感受如发实或发虚或发热等。就是这个原因。 也许有人认为我这个问题没深度,可是对我个人很重要。我理解到了很深刻的道理。明白这个道理便不会走偏路。就是太极拳是实实在在的,学拳也是实实在在的。不要妄求。更不要被一些感觉的东西蒙蔽而迷失。按照这个理论,太极拳的高级目标是啥?在人体极限内,人体更快,更巧,更强。 由此,为什么要松,为了能更快;为什么上下相随,为了更巧;为什么周身一家,为了更强。道不远人啊!
224
2351
1万
版主
双手上抬时,有胸腰折叠,含胸。所以除了你以上表述外还有往前送的感觉。好多细节用文字不能表达,还是到聊天室用语音和肢体语言来表述吧!
自然兄,新年好!我理解你说的意思,我也听别的拳友这样讲过,我认为这样理解是对的。但是我学的及我个人的体会是更强调向左移则含右靠之意,这样更实用。假设:用右胯紧贴对方,重心偏右。突然松右胯左移,右手向右引化,同时左手击(用左靠显然距离远)可以上挑右脚配合;紧接着上右步,发右靠,也可上大步用右臂外崩。原来对走后弧有成见,是因为看到很多拳友因走后弧而转腰太过了。听课以后,有了新认识。我私认为,左移含左靠,淡了引化,而担心转过。我见单鞭一课有左移左手外撑的讲解。 我相信,拳有规矩而无定法。还有个拳友给我讲过,为什么老架一路发力少,有些动作一发力,便将含义单一化了,我印象很深。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用微信扫一扫互动赢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