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朋友拳架练久了,思路拳学思想容易倾向于"拳架"化,比如耳听背后,他第一个反映是耳听背后在拳架上有利于防止身体前倾,百会领起。提到放松入静,他第一个想到的是放松入静有利于拳架的协调。。。。。。 也因此经常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或者明明身在此山中却看不到庐山真面目。只看到耳听背后,放松入静表面化的东西,却永远也无法深入到它们的心灵和骨髓。 正如禅师为我们指明一轮明月,我们却老盯着他指月亮的那个手指,而没看到后面还有一轮明月。 当然我这里所说的只是佛道两家的养生和开发潜能的桩功,普通武术桩和现在所谓的太极内功桩不用来对号入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31 8:43:3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