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891|回复: 2

杨氏太极拳架势:汪永泉讲授 / 魏树人、齐一整理

[复制链接]

907

主题

3264

帖子

86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86035
发表于 2008-6-16 14: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极拳的架子有养生和技击之分。盘养生的架子练不出技击功夫,盘技击架子也不易达到养生的效果,必须根据练太极拳的目的,有所侧重。养生架子侧重于圆活舒畅,以意引导内气围绕自身三个完整的气圈合规律地运转并带动身形的运动,使拳术的习练有益于内气的增长,促进身体的健康。老拳谱上以“太极图说”形象的解释此种练法为“干三连”,即强调太极拳练习中和谐统一的方面。技击架子侧重于内功发力、招术结合。原来练养生架子时围绕自身的三个整气圈,由中线断开分为左右共六个半圈,老拳谱上称之为“坤六断”。练技击架子时强调的是对立冲突的方面。这两种练法不能截然分开,而应相互补充,相互作用。

无论是习练拳架还是揉手技击,任何时候都存在着姿势和内气一开一合的相互交替。在一开一合中凝聚着太极拳的特殊功夫。开合的基本功首先要在习练拳架中掌握。老拳谱中把一开一合形象地比喻做长江大河中的波涛,一浪接一浪,滔滔不绝。开合就是像流水一样绵绵不断,贯串练习太极拳的始终。

“开”是伸展的意思,也就是把内气通过身形发散出来。老拳谱有“发于中,形于外,达于四围”(注:老拳谱借川古典文献中的概念“四维”,原意指礼、义、廉、耻,在拳术中表达的意思应当是“四围”)的说法,也就是要求以内气引导身形运动(而不是以动作和姿势强制内气的供应),使躯体四肢的活动感到舒适、平稳,开展自如。“合”是收回的意思,也就是使内气借助身形復原回来。在练拳过程中,有了“合”才能使内气得到补养而不致过度散发,这也是舒适、平稳、自由变换的保证之一。开与合是相互依存、互相转化的,犹如有一动就有一静,有一静就有一动。不能开了再开,合了再合,而应合中必有开意,开中必有合意。开到一定程度就必须合,合到一定程度就必须开。一动一静、一开一合都要内外配合适当,使内气和身形合规律、有节奏地运行。

太极拳中包括十三个基本架势,即棚、抨、挤、按、探、例、肘、靠、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按八卦图解释:棚、将、挤、按为坎、离、震、兑四正方,探、例、肘、靠为干、坤、良、粪四隅角,而进、退、顾、盼、定则为金、木、水、火、土五行。统称太极十三势。下面分别对这十三势进行简单的解说。

老拳谱对朋劲的解释为: “朋义何解,如水负舟行,先实丹田气,次紧顶头悬,周身弹簧力,开合一定间,任尔千斤力,飘浮亦不难。”意思是说朋劲要像流水一样能够漂浮起重载的船只。周身的弹簧力犹如波浪起伏。朋劲不是凭双手的拙力,而是靠将肩、肘、胯三道气圈松圆散出而形成的朋劲。朋劲在练拳过程中应贯彻始终。

老拳谱对捋劲的解释为:“捋劲义何解,引导使之前,顺其来势力,轻灵不丢顶,引之履豆长,力尽自然空,重心自维持,莫被他人乘。”意思是说:捋劲要顺对方来力方向,将其来力引进落空。捋劲不凭拙力而靠内功,用自身的气圈之旋转,将对方来势、来力化解。

老拳谱对挤劲的解释为:“挤劲义何解,用时有两方,直接单纯力,迎合一劲中,间接反应力,如球碰壁还,又如钱投鼓,跃跃声铿然。”意思是说:当对方来力时,我之挤劲要使其像球碰在墙壁上、铜钱投在鼓面上一样被反弹回去。挤劲中含有弹簧力。“挤势”为右前臂斜置于胸前,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置于右腕内侧一寸处,双腿成右弓步,平送腰胯向前运行。内劲挤出。

老拳谱对按劲的解释为:“按劲义何解,运用如水行,柔中已寓刚,急流势难挡,逢高则膨满,遇凹向下潜,波浪有起伏,有空必钻人。”意思是说:按劲要像河水急流,波浪起伏势必难挡。按的动作为:双手由胸前向前按出,双腿成左(或右)弓步,平送腰胯。内劲靠体内十字的水平线催动气圈按出。做个比喻:走按劲好像是掀箱子盖,内劲要直接作用于箱子后侧的合叶上。

老拳谱对採劲的解释为:“採劲义何解,如权之引衡,任尔力巨细,权后知轻重,轻移则四两,千斤亦可称,若问理何在,杠杆作用存。”意思是说:採劲起着秤桿上的秤陀作用。俗话说:“秤陀虽小压千斤”,这正是採劲中四两拨千斤的道理。“採势”最主要的是依靠掌心下踏,使内劲松向下沉,而不要靠拙力硬向下压。

老拳谱对?劲的解释为:“?劲义何解,旋转如飞轮,投物于其上,脱然掷寻丈,急流成漩涡,卷浪若螺纹,落叶坠其上,倏尔便沉沦。”意思是说:?劲好似急流漩涡,卷浪旋转,落上之物便有下沉抛出之感。“?式”靠腰和肘的协调旋转。不要用拙力硬掰,要靠外形的动作借对方之力和自身气圈的转动而形成。

老拳谱对肘劲的解释为:“肘劲义何解,方法计五行,阴阳分上下,虚实宜分清,连环式莫挡,开花锤更凶,六劲融通后,用途始无穷。”意思是说:肘法有上、下、左、右、前、后、连环肘等用途,朋、捋、挤、按、採、?六劲都和肘劲密切相关,六种劲法要以肘劲为后援,肘劲又要融通六种劲法发出。

老拳谱对靠劲的解释为:“靠劲义何解,其法分肩背,斜飞式用肩,肩中还有背,一旦机可乘,轰然如捣稚,仔细维重心,失中徒无功。”意思是说:得到时机可用肩靠或背靠,但应注意不能失去重心而被人所制。靠劲只能由肩部或背部发出。肩之靠劲常和上述七种劲法配合使用。至于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主要是就步法而言的。

进退表明步法的进退有序。步法并非是单纯的下肢运动,应配合着上身的动作有机地进行变换。可以这样解释:如果把上身想像为一座古钟,那么悬挂在钟内中心的钟锤前后摆动即象徵着身体重心的移动,走弓步时重心前移如钟锤前摆,变虚步时重心后移似钟锤后荡。无论是虚步变弓步,还是弓步变虚步,都不可用两腿肌肉收缩产生的拙力,而应靠钟锤的摇盪变换两腿间的重心。否则就会影响步伐的灵活,造成膝、踩部的紧张不适。

练拳时架势的高低要根据个人身高、腿长、功夫深浅等具体情况而定。步幅的大小应取决于两胯、两腿、两踩、两足有无舒适灵活的感觉。总之,拳架的高低,步幅的大小,不可一概而论,不能强求过大的架势或过小的架势。这样要求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下半身的僵滞,为松腰松胯、全身的灵活变换创造条件。

“顾盼”表明要照顾到身体的左右两侧(或者称“十字之横线”的两端),保持身体的轻灵和平衡。练拳时只有始终平稳舒适地运行,才能达到健身养气的目的;技击中以有充分发挥自己“十字之横线”的作用,才能起到控制对方“十字之横线”的作用。“顾盼”要运用气圈左右逢源、双手和双臂要左伸右缩或右伸左缩地变换自如,以利于化引和发出对方。

“中定”是太极拳一系列要领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环。无论是养生还是技击都要求维持好自己的“中”。"中”存则成功,失“中”则失败。“立身中正安舒,方能支撑八面”,老拳谱中的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中定”的重要性。练拳时还特别强调:从中心出手,向中心收手。 “棚、按、挤、肘、靠”.的内劲,要由中心出手发出;“探、例、将”的内勤,要通过向中心收手接回。

这些要求要以中正安舒为基础,又体现了中正安舒。这是养生和技击的关键之一。养生中的“开”“合”,技击中的“放”“收”,都不能脱离“中”。掌握了“中”,才能使内气收放自如,灵活运用。技击中最关键的就是要控制住对方的“中”。功夫较高的人可由“中”的舒适放松中获得主动,功夫较差的人则会因失“中”而处于被动不适的地位。

杨氏太极拳揉手内功
——汪永泉讲授/魏树人、齐一整理

一、内功的运用要领
  在学习揉手之前,要熟练掌握棚、捋、挤、按、采、挒、肘、靠八种劲。揉手时应把这八种劲适当地配合在一起使用。引化或击发对方用的不是单纯的一种劲法,而是由几种劲混合而成的。这种混合劲不是指手式与外形的混合变化,而是特指内功发出时兼有几种劲的作用而言。说到底,就是要根据对方的情况来使用内功。这也是功夫高深者在发劲时,总给人以“棚捋挤按皆非似”之感觉的原因。但必须注意,只有首先分别掌握了棚、捋、挤、按、采、挒、肘、靠八种劲后,才能正确地将各种劲有选择地混合使用。如:使用棚、按、挤之混合劲击发对方,或用采、挒之混合劲引化对方时,再以肘、靠内劲为后援,就分别混合了五种或四种劲。使用混合劲时,不是事先设想固定要哪几种劲相混合,而是完全取决于当时的情况和使用者的功夫高低,即根据应用自然混合。
  这八种劲的本质皆是内气。其区别只在于内气的不同表现方式和使用方法。内功为“术”,是无形无象的。手法为“招”,是有形有象的。“术”为阴,“招”为阳,两者必须相互结合。应用时,正如太极图所示,阴不离阳,阳不离阴。即招里必须有术通出,术要由招找到通出之路。光有招法而无术的结合是外力较量的手法,光用术而不用手法领出则不能影响对方。只有招中有术,术随招出,才是内外相合的太极手法。
  发劲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定发”,又曰“静发”;一种是“活发”,又曰“动发”。定发时脚步不动。学发劲必须先从定发学起。定发是一种基本而又普遍使用的发法。
  活发是在脚起脚落之间进行的,因此,比定发难,也比定发的威力大。活发法与活步揉手不同。要在熟练地掌握了活步揉手后方能懂得活发的奥妙。活发是在足提起而将要落地之际进行的。“足进一寸,手长一尺”,体现着活发的威力。
  揉手时,必须内外相合,即内功与招式相结合。为了做到内外相合,应注意避免以下四点:
  1、外转内不转,谓之跑。有跑而内不随必倾。
  2、内转外不转,谓之藏。有藏而不出必馁。
  3、外开内不开,谓之支。有支而无援必断。
  4、内开外不开,谓之蓄。有蓄而无开必憋。
我用太极丈量信仰,誓要还陈沟天真模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874

帖子

946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461
发表于 2008-6-16 14:2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汪永拳生前留有推手录象,被魏给私藏了,罗汉什么时候能搞到手,我就服气。
看了汪的架子(照片),再看魏的架子,可以说魏未学到汪师的皮毛,把杨家的东西给练“空”了。
蜀江水碧蜀山青,月是故乡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主题

344

帖子

293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32
发表于 2008-11-4 08:2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陈家沟太极拳版权所有 Copyrights (C) chenjiagou.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温州三创网络
豫ICP备16002235号 焦公网安备 410825020002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