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身法,上中下;顶劲领,裆劲塌;
腰如轴,戒凸凹;长强穴,尾骨端,
休里裹,微后翻;气松沉,小腹间;
重心低,动无偏;胯里松①,裆开圆;
既灵稳,且自然;两膝盖,与踵齐②;
随身转,互落提③;杠杆理,支重力④;
如磅秤,称粮米,物加重,砣随移⑤,
使重心,得随遇⑥,守中立,莫挪移。
关于对身法的学习体会:
身之三节上中下、上领中活下沉塌、
手如车轮 腰似轴、腰活轴园不凸凹。
上:头稍节
虚领顶劲三竖起(脖项、脊、小腿竖为三竖)、三松不偏重心低(松肩井穴、松胯坏跳松脚踝骨到涌泉穴为三松)。头悬百会虚领起、百会上领沉尾闾、虚领顶劲重心立、足腿随身互落提、尤如称物砣随移。中正平衡不偏移。
中:身中节
两肩微前胸内含、一气松沉小腹间、天地万物凝丹田。泛臋长强微后翻、微一里裹臋即歛。是泛是歛尾闾关。腰裆肢体合一气、意在丹田相随缠。胯内腿根大筋松,里松外紧裆开圆;。两膝要与足跟齐、裆胯丹田充实感。
腰似轴、气如轮、开合鼓荡旋乾坤。高走低行动无偏、自然园活灵且稳。
下:腿下节
下节之根松胯里、膝盖要与足跟齐、一气松沉植入地、开胯园裆借地力、浑园一气活身躯。
自然端庄身法正、任其虚实动与静、千变万化稳且灵。
百会上领沉尾闾、虚领顶劲重心立、足腿随身互落提、尤如称物砣随移。保持平衡不偏移。
保持重心莫挪移、开合起落在随遇、蹿蹦跳跃守中立。
第五、步法
五)步法 原文:
步进退,随身转,斜或正,因势变;论步型,马弓盘,虚与实,互转换;动如水,流曲弯,静止处,稳如山; 着中,有轻便。
[自注:步法进退必须走弧线,这时脚尖里扣或外摆形成的]
关于对步法的学习体会:
步法进退走 弧线、只在虚实转化间。足膝内扣外展旋、不离两膝顺逆缠。前进后退随身转、是斜是正因势变。
弓步马步歇步盘、盖步插步跟步垫、纵步疾速猫步轻、步法虚实互转换。动如流水静如山。沉着稳重能轻便。
第六、手法
陈式太极三字经(六)手法 原文:
讲手法,最复杂,顺逆缠,互交*;
凡顺缠,掌上翻,小指裹,拇上捻;
凡逆缠,掌下翻,拇内裹,小指转;顺缠时,沉肘腕,带手掌,划弧线 、;
逆缠时,掌当先,手领肘,肘带肩;
顺逆缠,属自转,自转时,有公转;
公转变,正反旋;正旋圈,顺逆半; 逆上出,右下还,低平脐,高齐眼;
肘收沉,边贴肋①,手开合,胸前变②;
反旋转,亦同前,逆下出,顺上还;
肘收还,齐乳前,缠为顺,掌勿偏③;
下转肘,贴肋边,手领肘,作逆缠;
缘胯开,再上转;肘松沉,永不变;
公转形,如鸡蛋,大小头,有定限;
正小头,心口前④;反小头,齐眼变⑤;
或左右,或后前;左右圈,正或反;
前后圈,多反旋,其缠法,变化繁⑥;
手逆出,后外偏⑦,变顺回,经耳边⑧;正反旋圈顺逆变、前后圈缠多反旋。手逆出后外偏、经胯旋臂过耳边、经耳胯腮是反圈、
另一圈,八法含⑨,基本功,莫轻看。
[自注:①肘的位置也因敌而变,需要贴肋则贴,否则不贴;②手不过中界,以手心对心口窝为度;③肘收到乳前,手仍指原方向;④正旋的小头在心口前,大头高与眼平;⑤反旋的小头在于外上转到眼齐平处,转腕变顺缠之际;大头则在收肘经乳前,手缘胯外转;⑥左右正反旋圈的缠法只一顺一逆互变,或双顺、双逆的变化。前后圈虽用反旋,但缠法变化至少四次;⑦反圈中,手走到胯的外下侧;⑧必须先收肘贴肋,然后手经耳边、腮边,转向胸前;⑨八门手法都随眼、身、步法的转换,而因敌变化]
关于对手法的学习体会:
两手尤如门两扇、开合会凭门轴转。左旋右转在于缠。顺缠为开掌上翻、掌心含轴空而园、大指上捻小指卷、大小拇指顺时旋。右手走左左朝右、身如门轴左右转。逆缠为闭掌下翻、大指内裹小指转。顺缠缠在松沉间、沉肩沉肘亦沉腕、带牚拧旋划弧线、以掌当先走逆缠、逆缠诀在领上边。手领肘时肘带肩。缠时顺逆为自转、转时还有公转旋。公转全在中定间 中正旋转不斜偏。公转一变顺逆缠、顺缠逆缠各有半。公转起于丹田旋、丹田一缠九螺旋。中节缠法有正反、九节缠丝为自转。行星围着太阳转。公转时变正反缠、顺缠逆缠各有半。公转起于丹田旋、丹田一缠九螺旋。中节缠法有正反、九节缠丝为自转。行星围着太阳转。公转时变正反缠、顺缠逆缠各有半。大指内裹小指翻、逆缠左上右下还。高不过眼低平脐、肘要收沉贴肋边、沉肩坠肘 三节旋。两手开合胸前变。反缠法亦同正缠、逆缠下出顺上还。缠为顺时领肘肩、肩肘腕旋掌不偏。手领肘肩顺缠完后接逆缠、收肘下转手乳前 丹田充实胯开园、意不间断园连棉。沉肩坠肘 复上转。意在腰裆运在手、虚实松沉缠不断。手法自转随公转、大小形状若鸡蛋。正缠小头在胸前、反缠小头齐眼变。按规按距勤体验。前后左右太极圈、正反顺逆变化繁。手法旋缠变化多、一点一滴细砧研,
(第七、配合
陈式太极三字经的学习体会之(七)原文如下:
(七)配合
讲配合,更重要;上下随,在于腰,眼指挥,手步到;内外合,上下照;手配步,分顺拗,里外弧,看需、要或斜正,或大小;灵而沉,劲才巧;
百炼功,莫辞劳。 ;守规矩,熟生巧
关于对配合的学习体会:
上手下足配合好、上下相随在于腰。
意发令眼传手、眼到手到脚步到。精神意气通天地、内外相合上下照。
手法配步步顺坳、里外园弧据需要。
, 是斜是正大或小、松沉灵活劲能巧。
守规守距熟本能、千变万化手法妙、
勤学苦练百万遍、莫嫌苦累和枯燥。守规守距练本能、千变万化手法妙、
第八、推手
陈式太极三字经(八)推手原文如下:
拳练熟、学推手、互检验、对与否、十三势、相对走、采捋挒、引莫苟、
挤与按、靠与肘、诸攻法、棚为首、搭手棚、心要静、何手来、何手应、
肘松沉、视彼动、采捋挒、因势用、彼失势、待前倾、必变招、稍留停、
趁此机、挤按攻、发肘靠、随势成、眼身步、配手动、上下随、身中正、
保重心、莫失中、立不败、去求胜、欲不败、忌双重、求沾粘、镙旋功、
推手中、积经验、与现学、互黾勉、赞成绩、纠缺点、胜可负、勿介然、
对拳友、尊长年、讲礼貌、诫争先、虎心学、武艺添、徜发劲、重安全、
下和棋、同欣然、保彼名、我心安、遇莽夫、莫纠缠、语气和、态恭谦
互团结、众皆安。
关于对推手的学习体会:
拳精劲顺招熟透、检验功夫上身否。两人互相学推手、四隅四正八法明。还有进退顾盼定、识得太有十三式。阴阳虚实相对走、八法进退棚不丢。各种和攻法棚为首、
身正方始心能静。心静搭手手来棚、左来左接左手迎、肩肘松沉观敌动、五行八法因势用。实来虚化刚柔应、直来横拨横压棚。推手也应法于缠、不丢不顶相沾粘。
引进落空合必出、胜负只在一瞬间。敌方失势将前倾、必要变招保平衡。莫要慌急稍停定、得此情形机可趁。挤按进靠攻势成。
重心保持中稳定、胜在不偏不倚中。不丢不顶相沾粘,虚实变换忌双重。松沉园活守与攻、不敗基于镙旋功。
互学推手累经验、拳友之间相互勉。对方长处要夸赞、不足之处常 指点。推手之中识大道、不争胜负悟长短。
拳艺在身尊拳友、敬师爱朋尊长年。礼貌待人态恭谦、切忌斗狠争人先。虚心学习苦心练、掌握枝艺功夫添。
发力发劲须留手、不致伤残保安全。以拳会友和为先、不胜不输共欣然。不扬已能丢彼脸、人在社会心亦安。
百人百态百家姓、不与莽夫来纠缠。态度恭谦语气和、让人一步天地宽。相互团结精拳学、太极圈内众人安。
陈式太极三字经 第九:双重
陈式太极三字经(九)双重 原文如下:
双重者,手足实,手化慢,足转滞;
重心偏,招必失①;陈拳法,前足虚,裆松沉,后足实;虚不空,实不死;虚实间,轻重比②;虚则灵,转换宜③;实则稳,立根基;欲使巧,仗足力,足无力,巧难施;凡接招,手先出,我柔旋,引彼力。来的劲,在我臂,我虽虚,等于实④。避双重,更在腰,如轴转,戒摆摇。重心沉,丹田际,身步变,总随遇。前后移,非陈式,
一移动,必失势⑤。当此时,看腿法,腿之缠,互顺逆。手肘劲,也忌双,凡沉肘,手必扬。顺缠化,在肘上⑥,沉为柔,扬为刚。掌下收,逆缠走⑦,时向前,对敌方。肩肘手,互阴阳,或有人,逞聪明,避双字,讲单重。配合法,未认清。双足踏,尚稳定。单立定,怎有用?独立势,与踢蹬,
手先拿,或双封,制对方,成被动,再趁机,膝足攻。
[自注:①凡是一侧手?上下同实,便成双重,必然导致手法引化迟慢,步法转换失灵,招法难以施展。欲做到不犯双重,不丢不顶,全在周身上下相随的螺旋运动,变化的方向、时间恰到好处,无过不及。手实足虚,也就是彼刚我柔,避免双重。但我手的实是对方加在我方的劲,我以自转引化,仍然是虚中的实,而以柔对刚;②足步虚实比重约为虚四分,实五分,腰中经常保持一部分劲力,方能调节足的虚实;③转是足尖的外摆或里扣,及步法进退;换是随转的动作,变换劲的虚实;④对方将力加于我腕,肘或肩部,我虽变化,其力仍未全部落空,所以虚等于实。此时我受力手下边的足也实,则手?上下全实,便成双重;⑤前面手足双重,必然倾扑;后面手足双重,又必然仰跌;⑥指对方加力于我肘部;⑦如对方加力于我掌腕,劲路偏向下方,则以逆缠下收为柔]
关于对双重的学习体会
身有上下左右前后,头上百会为身之顶端为阳,涌泉在下之脚心为阴、左为阳,右为阴、拳打上下、左右、前后、若上下、前后或左右皆实为双重。手为上为阳,足为下为阴、手足有左右,上虚则下实左虚则右实,前虚则后实。
两腿前后有虚实、上下虚实应知之。同侧上虚下足实、身不中正招必失。、同实重心偏一边、手慢足滯身转迟。陈式拳法避双重、虚实上下左右知。
身法中正、开胯园裆松而沉、脚下前虚后实、虚而不空、实而不死、虚而活灵实而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在于变、不变则滞则死。
阴阳开合虚实间、尊循无过无不及,虚实轻重也不一、虚有四、实有五、巧在腰上变换力。
力始于足、根稳基实、在于足起节节力。
有亦无,无亦有、虚即实,实即虚、有上就有下、有下就有上、有左就有右、有前就有后、有外就有内、没有即双重。故拳彦云:始于足形于腿主宰于腰达于捎。
折选转换在于腰、手似车轮腰轴转。重心下沉在丹田、一摇一摆重心偏。
身法步法与腿法、变化粘连相随转、前后挪移双重现。手双重必倾扑、足双重必仰跌。陈式腿法虚实间。
腿之缠法互顺逆、手肘之劲也忌双。腿之三节足膝胯、以膝为主缠阴阳。顺为阳、逆为阴、虚实变化有分寸。虚有三、实有七、四五四六细细分。仔细体会须认真。丹田走出太极劲 在于腰肾达全身、始于足、形于腿、阴阳虚实是根本。手之三节肩掌肘、手之缠化在肘上、顺缠沉肘手必杨、掌上顺缠掌下逆、下沉为柔上扬刚、根、中、捎节互阴阳。
避了双重讲单重:只柔不刚有何用?只刚不柔总扑空。阴阳虚实不互变、对敌只能成被动。
双足踏地实各半、重心立直中稳定。 上下前后内外形、配合不好总是病。独立之式半边空、空悬足腿总无功。手先虚拿肩肘靠、虚实变化风穿孔。立地稳定双手封、制敌失势成被动。瞅准机会足膝攻、虚化实击随机用。
第十、懂劲
陈式太极三字经第十懂劲之原文如下:
学太极,须懂劲,初学时,便应问①。求懂劲,也不难,手八法,式中全②。采捋扌列,引为先,挤肘靠,三节换。 每一动,细究研,凡接手,扌朋在前。
采捋扌列,引为先,挤肘靠,三节换。中根,互循环,手背挤,掌心按,挤按法,可互换,顺逆缠,翻掌间。 角度难,速度先,柔克刚,全在圆。争速度,在转关。任一转,无数点,点对点,劲发焉,方向对,时机准。懂劲诀,着为先,逐一式,作试验。方向者,顺逆缠,自转中,兼公转,公转法,反正旋,劲开合,时后先,一切要,因敌变,虽毫厘,莫紊乱。如识字,辨点画,点画变,同八法。
一拳式,等于句,全套路,同作文。熟读书,文易成,临考试,心气平。练架子,如有人,交手时,如无人。彼怎来,我怎应,心镇静,平日功。
[自注:①“由着熟而渐悟懂劲”,初学者,便应弄清每一式中的着法,熟练之后,才能渐渐懂劲。着是有形的动作,劲是内里的变化;②八门劲别实际上是上肢运用扌朋劲,也就是缠丝劲的八个着法。]
关于对懂劲的学习体会 :
内家拳法内家劲、用劲懂劲力才顺。初学太极须勤问、问得明白身要勤。勤学苦练是根本、懂劲自然力在身。力在体内看不见、肢体模仿难体验。太极阴阳玄又玄、求劲懂劲也不难。先将拳架盘正确、内外三合收放缠。意气在内周身通、节节涌动劲贯穿、招招式势八法全。一动一静开合间、四正四隅细究研。棌挒肘靠捋挤按、捧劲不丢总在前。捋採挒劲引为先、肘击肩靠三节换。手上三节捎中根、稍引根催互循环。手背用挤掌心按、翻掌之间相转换。虚实开合在丹田、胸腰折叠S线、阴阳黑白互转换。一顺一逆法于缠。功从足下节节起、内外三合劲不断。意在人前速佔先、角度不顺难转换。角度之间有中点、以点为轴点上旋。一处一点点点缠、不离园弧过大关、以柔克刚全在园。引劲借力力回还、加上四两劲更添。无数点击敌一点、硬如刚针利如剑。一切劲从足上起、形腿主腰达稍点。主宰于腰节节过、贯穿关关无数点。一点一关十六关、点点相催劲贯穿。开合崩炸时机准、方向是敌力不偏。
懂劲用劲着法间、有形着法无形变。内外八法捧为先、一招一势螺旋钻。硬如刚铁软如绵、勤练勤悟勤体验。劲有方向顺逆缠、自转公转走螺旋。自转之法正反旋、劲有开合意在先。方法都是因势变。不差毫厘莫紊乱。知识文化在识字、横竖撇捺和勾点。五笔能组字千万、拳有八法同一理、尤如笔画字多变。拳用八法书文章、一拳一式一句言、句句通顺句句明、意到气到劲连绵。随手捻来警绝句、文章练达好文篇。书要熟读拳精练、文 章好写劲易成。上得考场心气平。练拳盘架如有人、对敌交手若无人。学拳练功要苦勤、眼前无人似有人。对敌交手敌若无、我有八法破敌劲。彼袭我来我劲用、身正心静平日功。
第十一、学拳
陈式太极三字经 (十一)学拳 原文如下:
欲学拳,先明理,讲文明,讲礼义,
还需要,懂科技,学力学,与生理,杠杆法,螺旋力,劲虚实,通血气,
强体质,熟技击。 要明理,求明师,师不明,误子弟。师教言,多详记,师示范,看仔细、 由感性,而理性,多思考,多练习,
持之恒,守规矩,求进步,莫心急,不觉中,功益增。还需要,有良朋,同学拳,可互助。多试验,细品评,对与错,俱分明。
关于对学拳的学习体会
学拳练功明理义、谦恭文明讲礼仪。
科学知识多学习、文学数学和物理、
杠杆能撬千斤起、钻筋透骨螺旋力。
修身养性陈太极、养身健体熟技击。
有些名师不明理、只知动作形肢体、空耗岁月误子弟。
,老师教拳言多记、身教示范观仔细。
先从感觉再到理、多思多悟多练习。
莫急莫燥莫着急、一步焉能跨百里。 持之以恒守规距、一步一步能千里。万丈高楼立根基、一砖一砖高楼起。不知不觉增功益。
学拳还要良朋助、同学同练同鼓厉。取长补短多评判、用心打拳用心记、对错分明记心里。
第十二、教拳
陈式太极三字经(十二)教拳 的原文如下:
为人师,责任重,第一要,感情真。解理明,戒唯心,细示范,莫囫囵。对学生,诲不倦,使学生,学无厌。青年,要求严,学规矩,毫不苟。促勤学,莫撒手。老病者,区别待、柔缓练,勿贪快,待身健,渐加量。运动量,应适当,才能够,保安康。教与学,能相长,学而教,戒狂妄。人来学,师只一,来学者,皆我师。督促我,勤复习,学无止,毕生力。欲有成,集群智,莫谓师,达顶点,愿学生,青胜蓝,同升高,共登攀。
关于对教拳的学习体会:
为师要有责任心、首先对徒感情真。明理明拳明唯物、不以玄学玄唯心。一点一滴解分明、讲解示范不囫囵
为师教拳不急烦、诲而不倦学无厌。青壯少年要求严、有规有距有方园。诚心学拳不得法、为师不能撒手嫌。促勤学习勤多练、老弱病残区别看。学拳练拳兼休息、量身教学顺自然。不要贪快强硬练、轻柔练拳松缓慢。初步牚握体渐强、慢快柔刚从渐渐。打拳运动要适量、过劳过累易疲倦。尊循无过无不及、守中才能体康建。
寸有所长尺有短、为师未必无缺陷。学生都有长和短、取来长外补我短。学者众多师一个、莫把习者等小看。三人相聚有我师、得来师朋在眼前。艺无止境学无涯、山外有山天外天。师生相互共督促、太极奥妙穷无边。教拳也是是学艺时、虚心汲来慧万千、有成切莫自聪明、自视高傲最低浅。唯愿师生共相勉、青出于兰胜于兰。师生携手襻高山。学了陈拳三字经、胜我苦练十年拳。(完)写成於2012年6月19日19点20分钟。由于本人文化低浅、学拳不精、所参所悟、错误难免、今冒昧将练拳过程中对三字经的体会说于众位老师及拳友、还望不吝斧正给于纠偏。谢谢
自惭不识太极门、纸上谈兵乱扯琴。
有所感悟说于师、纠我偏差扶我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