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现代人的“亚健康”,我们很多人都能想到肩颈痛。长期伏案、低头刷手机,让我们的颈椎承受着不该有的重量——头部每向前伸1厘米,颈椎负担就增加3公斤。 许多人尝试用太极缓解肩颈痛,却不知不觉走入误区。手臂一抬就耸肩,后背挺得笔直却僵硬如板,眼睛紧盯动作反而让脖子前探……这些“假放松”不仅无法缓解疲劳,反而可能加重肌肉的紧张。真正的放松,是让肩胛如羽毛般自然下沉,锁骨向两侧舒展,头颈如悬丝般轻盈对拉。太极老师常说的“松而不懈”,正是这个道理——不是彻底卸力,而是找到筋骨间微妙的平衡。以下是一些常见误区: 划重点!这三个常见动作,你练对了吗? 1. 起势:把自己调成“自然生长模式” 错误示范: (1). 过度挺胸造成胸小肌更加紧张; (2) 手臂上举时肩胛骨上提导致斜方肌上束持续收缩; (3) 腹部前挺,身体后仰,身体重量压于膝关节,膝关节过度前屈; (4) 憋气发力,呼吸不畅使膈肌无法正常工作 。 正确做法: (1). 屈膝松髋,微微后座,双脚扎根如树,胸腔放松如空竹; (2). 抬臂时感觉水中游泳有浮力,感受手肘被轻轻下拉; (3). 通过深长的腹式呼吸带动肩胛骨自然下沉,每口气都“沉”到后背。 2.云手:别让肩膀“扛着走” 错误示范: (1). 手臂抬起时伴随耸肩动作,导致斜方肌上束过度紧张; (2). 转体时腰部代偿发力,使肩胛提肌被迫参与维持平衡。 正确做法: (1). 想象肩胛骨是两片羽毛,轻轻滑入后背口袋(激活前锯肌+斜方肌下束) (2). 手臂像被背部深层肌肉“推着走”,肩膀全程轻如云朵 (3). 关键:力量从背发,而非用肩硬撑 (4). 肩胛骨像被胶水固定,全程稳如磐石 (5). 小腹微微收紧,给腰椎撑把“隐形伞” 太极拳的精髓在于"用意不用力"。当你发现某个动作需要刻意用力才能完成时,很可能已经用错了肌肉。建议练习时配合呼吸,每个动作都要感受目标肌肉的收缩与放松。 参考文献: [1] 张昂.关于24式太极拳练习中常见错误的分析[J].才智, 2014(12):1. [2]姜南.太极拳对脊柱的运动干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6, 34(2): 4.DOI:10.3969/j.issn.1008-2808.2016.02.001.
作者简介
纪翛然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2023级基础医学专业本科生,在校学习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现代医学课程,热爱传统医学,结合现代医学解读养生智慧。作为医学院科普团队核心成员,致力于探索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的融合以及太极养生体系。以"太极纾痛,动静共生"为宗旨,推广太极"形神共养"理念,传承中国红色文化太极养生之道。
团队介绍
云端太极,颈心守护团队由郑州大学多学科本科生团队联合跨领域专家共同创立。团队学生成员涵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经济学、金融学及计算机专业,依托多学科交叉优势驱动项目创新。师资团队由陈家沟太极拳传人陈炳老师担任太极拳专家顾问,医学指导老师全程参与以确保项目医学专业性。项目聚焦太极拳对亚健康的逆转作用,融合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致力于搭建太极科学健身平台,普及科学化康复训练方法,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引领全民科学健身新风尚。 作者:纪翛然 策划:刘凯乐 郑州大学 指导老师:陈雪梅,金辉,杨春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太极顾问: 陈博 陈炳国际太极院 审校:陈炳 郑赢全 史鹏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