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944|回复: 11

[转贴]魏树人:杨氏太极秘技承传源流简介

[复制链接]

315

主题

2656

帖子

555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559
QQ
发表于 2007-1-10 09:2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魏树人:杨氏太极秘技承传源流简介 〈p>为了进一步查核杨式太极拳在京都的承传史实,幸蒙北京市文物局文物处、北京市档案馆明清资料馆和北京图书馆提供资料来源,查实当年邀约健侯公进府传艺的爱新觉罗·溥伦贝子的家世背景和府邸所在。

又蒙一位未留姓名的老先生提供《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一书和50年代的北京市地图,从不同的侧面证实了先师汪公永泉生前所述之近百年来,杨汪两家的父子两代人始于伦贝子府的师生情缘、习拳场所、练拳经历和细节无一不实。

据《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载:宣宗皇帝九子,长子奕纬,早逝;嗣子载治,封贝勒,加郡王衔,盖以长房故加优沃,子溥伦、溥侗。伦袭贝子,侗为辅国将军。 查北京市档案馆明清资料馆藏《宗人府光绪三十四年统计表》近支一栏中有"衔――贝子、名――溥伦"的字样。

北京图书馆藏《北京传统文化便览》一书载:伦贝子府在王府井大街大甜水井胡同路北。贝子即溥伦,二十年(1894年)加贝勒衔。三十年(1904年)起任资政院总裁。……今其遗迹犹存 晚清爱新觉罗.傅伦贝子府中廊榭、花园 晚清爱新觉罗.傅伦贝子府中龙形石雕礅和门礅 循书所引,我等果于王府井大街西侧的大甜水井胡同中找到了伦贝子府遗址。府邸大体保存完整,惟主体部分已改为职工医院,跨院、后院和府门对面的马厩皆已改为民宅,深深庭院中古树参天,廊榭环绕的花厅、花圃依稀尚存,当年象征着皇族无上尊荣与特权的龙形石雕礅现被移置在后院的厅堂门外,上马石、下马石一左一右躺倒在府门外,石上苔藓斑驳,刻画着数百年间的历史沧桑。

当年,太极拳因其独具的养生术而风靡清朝王公贵族阶层,位高权重、俸禄优沃的溥伦贝子尤为赏识杨家太极拳棉里藏针的技击术,特召杨公健侯进府教拳,赏金丰厚,恩宠有加,至此,健侯公不得不抖出家底功夫相传。至于后来此艺被一直侍奉着伦贝子学艺的府中管家汪崇禄潜心研习、领悟承继,实是伦贝子当年有心栽花,无意插柳,所以,杨式太极拳艺能在京都留下一脉香烟,确有赖于当年爱新觉罗·溥伦贝子提供的财力、物力、时间、场地等诸多因素所促成,从这层意义上讲爱新觉罗·溥伦也是这一脉技艺得以传承的有功之臣,汪公崇禄则是健侯公太极技艺的早期继承者之一。

汪师曾说,他少年时自家与杨宅都住在内城的西南角,当中只有一直一斜两条街相隔,杨宅坐落在南沟沿的北头(后为纪念七七事变中牺牲的爱国将领佟麟阁将军,南沟沿更名为佟麟阁路),汪宅在东铁匠胡同(见地图2)。

得天时地利之便,复遵师爷之命,汪师少年时每天都要到杨家走上一趟拳架请师爷指点,闲来帮师爷端茶倒水犹如孙辈一般。久之,师爷喜爱他勤快肯学,不时带他到住所西边的一座破庙里盘架子说拳。闲暇时常见师爷倒背着手,久久盯着庙檐下的风铃一动不动。汪师不解其意,便问师爷为什么这样看。师爷便将拳艺中以钟喻人的奥妙一一道来,直讲得汪师豁然开朗。汪师曾在师爷的房中见过一张图上面标示着祖孙三代的功夫进阶。全图共有十三层台阶,最高处绘着一座南天门,第八层台阶上标着祖师爷杨露禅的名字,健侯公排在第六层台阶上,班侯公在第五层,少侯公在第四层,当时汪师曾就此图请教师爷太极拳的功夫等级,健侯公答曰,第一层为懂劲,第二层是能用劲……,到第十三层才能达到出神入化之境,并说杨家没有人达到第十三层的境界,自己没得到凌空劲……。 清朝覆灭后,健侯公父子们到消防队任职,当汪师满十六岁时也追随老师进了消防队。后来澄甫公南下上海时,想带着被少侯戏称为"小老虎"的汪师一同前往,但汪师因子女尚小而未能同行。

1956年底,北京市为参加1957年举办的第一届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运动会而选拔运动员组建武术队,先师代表杨式太极拳门派入选北京武术队,后在翌年的全国比赛中获太极拳组第二名成绩。

由于先师技艺高超,在多次全国武术比赛均获优异成绩,很多知情人纷纷登门要求学艺,但汪师恪守杨家当初不得外传的训诫而很少收徒。

1957年底,北京市武林界的知名人士聚集市体委召开武协会议,会上崔秀臣、王侠林、孙剑云等皆向先师讨教杨家太极拳真功夫的真谛。当时先师毫不通融地表示不能在会上公开杨家的秘密,自此武林界朋友皆知先师珍视杨家绝艺,不肯向外界透露的刚直性情。 所幸,八十年代初,时值真传濒临失传的紧要关头,先师在有识之士的劝导下解除了当初要为杨家保守拳秘之约束,受聘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讲拳。讲拳场所先设在小礼堂内,后改在历史研究所门前。

为了把这门优秀技艺传留下来,造福社会,先师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讲解拳理,示范揉手,并在学生的帮助下著书立说,将所知所会公诸同好,1987年春,汪师对学生树人等道出了太极拳的"时机与奥妙",同年6月9日,人民体育出版社为汪师录制了揉手技法的录相带,当时汪师已站立艰难,但内功依然浑厚,搭手便把对手抛出数米开外,令围观的众人惊叹不已。

追忆古往今来漫长岁月里所经历的桩桩件件,恰似冥冥之中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在巧妙地布置与安排着这一脉技艺在各个时期的交接承传。如今此门技艺由秘而不宣,濒临失传到公诸于众,是历史的潮流所趋,人心所向。

谨在此告慰恩师的在天之灵,幸不负所托,未辱师命。并由衷地感谢在拳艺承传历程中呕心沥血,承上启下的历代前辈们。

魏树人 谨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0 9:45:54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5

主题

2656

帖子

555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559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1-10 09:4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正在整,你到是够快的了,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5

主题

2656

帖子

555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559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1-15 13:3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健侯总把人的身体比做寺庙内悬挂的大钟。大意是说,古钟的中间,有一条垂直的绳线,吊着钟锤可以摆动,钟锤的高低可以自行调节。借钟喻人,可分为四段正点。 ”-汪永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874

帖子

946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461
发表于 2007-2-10 15:4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家养生讲性命双修,性功相当于计算机的软件,命功相当于硬件,一台计算机要想能很好的长期运用,必须软硬件都优,但魏树人承传杨氏太极秘技特别注重性功的修炼,而忽略拳架的重要性,人要健康长寿必须全方位平衡去锻炼,其实汪永拳先生在世时是比较注重拳架的美观和规范的,现在看是不是老魏该了拳架或者背后隐藏了些什么秘密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10 15:59:36编辑过]
蜀江水碧蜀山青,月是故乡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736

帖子

972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729
发表于 2007-2-10 19:5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过几张汪永泉的拳照的,架子和杨澄溥的差不多.风格是一样的.魏树人架子和汪的区别很大.这几天看了不少魏树人的推手视频,感觉魏推手已不用技术了,纯粹是意气功夫,真象他说的一样了. .拳架的事,越到往身上练,圈子越小,最后,手和脚就没什么变化了.圈子就没有了.人看上去就有点木了,样子就没大圈的时候好看了.武式太极拳有点这个意思.所以,我看魏树人推手手的作用不大,主要靠胸腰使的劲.这是很难看得出来的.他说手是电源插头的作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10 19:57:33编辑过]
江南小城鱼米乡,二泉映月天下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874

帖子

946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461
发表于 2007-2-10 22:39:25 | 显示全部楼层

------他说手是电源插头的作用.______

阿炳,这句话不是魏讲的,这是我老师的推手专利"语言",而且我老师教推手根本就不用手的.

蜀江水碧蜀山青,月是故乡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5

主题

2656

帖子

555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559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2-11 09: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嗜拳如命[/I]在2007-2-10 22:39:25的发言:[/B][BR]

------他说手是电源插头的作用.______

阿炳,这句话不是魏讲的,这是我老师的推手专利"语言",而且我老师教推手根本就不用手的.

不用手,用什么呢?用心,用胸腰,还是用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448

帖子

324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43
发表于 2007-2-11 16: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不是用脚?劲从足底起,手只是捎之一,用的是劲?是气?是心?是意?还是兼而都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11 16:58:49编辑过]
有所感悟说于师,纠我偏差扶我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41

帖子

38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84
发表于 2007-3-14 21: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图共有十三层台阶,最高处绘着一座南天门,第八层台阶上标着祖师爷杨露禅的名字,健侯公排在第六层台阶上,班侯公在第五层,少侯公在第四层,当时汪师曾就此图请教师爷太极拳的功夫等级,健侯公答曰,第一层为懂劲,第二层是能用劲……,到第十三层才能达到出神入化之境,并说杨家没有人达到第十三层的境界,自己没得到凌空劲……。

哪13层功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874

帖子

946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461
发表于 2007-3-30 13:33:3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阿炳在2007-2-10 19:52:20的发言:
我看过几张汪永泉的拳照的,架子和杨澄溥的差不多.风格是一样的.魏树人架子和汪的区别很大.这几天看了不少魏树人的推手视频,感觉魏推手已不用技术了,纯粹是意气功夫,真象他说的一样了. .拳架的事,越到往身上练,圈子越小,最后,手和脚就没什么变化了.圈子就没有了.人看上去就有点木了,样子就没大圈的时候好看了.武式太极拳有点这个意思.所以,我看魏树人推手手的作用不大,主要靠胸腰使的劲.这是很难看得出来的.他说手是电源插头的作用.

啊炳分析的有道理,如果只看魏的拳,已经分出了阴阳了,但不能看魏的书,越看越觉得他的理论和实际对不上号 。不过汪前辈讲的和练的就不同。我想魏可能已经经过加工了。
蜀江水碧蜀山青,月是故乡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陈家沟太极拳版权所有 Copyrights (C) chenjiagou.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温州三创网络
豫ICP备16002235号 焦公网安备 410825020002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