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周 发表于 2008-4-18 17:02:43

我的太极之路-和陈炳恩师习拳记(四)

我的太极之路(四)(继续)

    晚上训练完尽管很累,我还是在睡觉之前写下了一天的感受和认识,原文如下:正月初七夜整理,起式- 金刚捣碓 :1.两脚站立时,脚跟微并拢,做到立而不挺,沉而不僵;2.双膝微曲时臀部(尾骨端)微内收;3.开步时,先继续屈膝下蹲,慢慢抬起左脚后跟,至左脚尖点地,右脚整个脚掌支撑重心,且不能颤抖(如果颤抖、摇晃证明还没有松沉到位),再提膝开步(提膝时保持双髋的平衡,力点在提膝,双髋继续保持松沉);4.双臂双手依次向前向上抬起,过程中注意双肩的松沉和双胯的松沉;5.双手下按是由丹田和双髋的下沉带动双肩双肘,再到双手的下按;6.身体向左转时,注意先有意念引导丹田内转,继而带动双髋的运动,继而意到,气到,形到;7.身体右转时注意仍然保持顶劲和松肩沉肘,不能低头弯腰,顶劲一定要领起,双髋松沉,背部对拉、拔长(这个动作大腿像火烧似的,都快爆炸了,很累,故不易站稳、做到位);8.开步时稍下蹲,左腿不要挺直,保持虚裆,左脚落地到位后,稍压过去二分重心,左膝盖为顶起,双手由上向后向下运行时,都要以腰带动,中心转换到左腿时,双手打开幅度要大一些,有挑一担水的感觉(虽然是两腿分担重心,但是右腿也会像火烧的热);9.上右步时不能有起伏,右脚尖不要点的太往前,脚尖点地,不用前脚掌点地,双手相合时,左手的食指、中指轻贴右小臂的前端;10.提右腿时,身体不往上顶,还是保持双髋的平整松沉,背部的拔长感更明显,震脚时,重心依然在左腿(就像站在岸边踩冰块儿一样,不能是你一踩,冰碎了,你也掉河里了),震脚后右拳落入左掌,距离身体不少于一掌。二.懒扎衣,其中“懒”通“揽”(此处我想起以前曾经有人写,说以前的武术家都是文化不高,难免有错别字云云,还专门拿懒扎衣做例子,现在想想觉得有井底之蛙之嫌)。1.双手开到身体两侧时,双手心的朝向变化的同时,双髋松沉转换重心;2.继而双手相合,手心皆朝上,屈膝开步;3.身体微左转,同时重心稍右移,右掌逆缠,身催肩、肘、手打开;4.右手到位后,左手叉腰,左手腕放松,松沉坐髋,右手掌好像从劳宫穴有一条线,牵引你的右臂向很远的地方(注意,手指勿软)。没想到老师这样细腻的教学,我打算忘掉以前的自己的那套东西,从零开始,先按照陈炳老师的架子,想想老师的神态,练,谁的架子都不再模仿了,因为我找到最好的老师。

cvbnm156 发表于 2008-4-18 22:05:35

支持周老师,个人体会最真实感人

shenlang 发表于 2008-4-19 11:26:15

<p>顶顶顶,非常好看的学拳心得,对我等新手来说就像是指路明灯啊,谢谢周老师!!!</p>

心慕手追 发表于 2008-4-19 22:47:22

<p>周老师的帖子给人的感觉就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美,美不胜收!</p>

回归自然 发表于 2008-4-20 09:59:46

好好!继续继续!

幻影闪客 发表于 2008-4-20 21:12:58

写的非常的细致呀。谢谢周老师!!!这段俺给收下了。给你送点礼!!!

金庸周 发表于 2008-4-21 09:28:37

<p>谢谢大家的鼓励,我会陆续写下练拳的点点滴滴,篇幅长短可能不一样。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希望大家看后多指教.</p>

秋雨 发表于 2008-4-21 10:53:37

边读边学习。谢谢!

回归 发表于 2008-4-21 17:13:05

写得很好,学习了。

万水千山 发表于 2008-4-21 17:43:29

比我记得还细啊!学习了。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我的太极之路-和陈炳恩师习拳记(四)